编者按在市七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何雄代表六届市委作了题为《深入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继续谱写赶超发展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回顾了市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和我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并为濮阳今后五年的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为全面、准确、深入理解报告内容,自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市七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系列解读,敬请关注。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报告在谈及“把赶超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向全省经济强市迈进”时,首先提到了要保持增长态势,实现经济新突破。
对当前的濮阳来讲,赶超发展仍然是最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持当前良好发展态势,始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换动力、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坚持不懈扩投资、上项目、保运行,努力实现较高速度、较高质量的发展,早日进入全省经济强市行列。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一直以来,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专家、学者纷纷提出,我国经济增长应以消费拉动为主,不能再依靠投资和出口为主。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无疑是正确的,在全社会也形成了共识,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消费能力远未达到以消费拉动为主、实现经济增长的层次。因此,在经济发展面临“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三期叠加影响的不利环境下,扩大有效投资仍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因素。
对于濮阳来说,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性与重要性。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濮阳市在全省、全国均属于欠发达地区,外贸型企业不多,出口没有优势。从产业结构来看,今年上半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1.8∶56.6∶31.6,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仍然是濮阳经济的主导和基础,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第二产业结构性不优的矛盾仍然突出,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占比过小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服务业占主导地位,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发展滞后。因此,扩大有效投资不仅是当前稳增长的首要选择,更是增强濮阳发展后劲、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现实需要。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别时期,稳增长的主要变量在投资、关键在落实。具体到濮阳来讲,要重点围绕产业升级、交通设施、城市建设、扶贫搬迁、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努力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认真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各类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更多领域;充分发挥龙都产业投资基金、龙都城市发展基金等各类基金的重要作用,强化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能力,收益和分配机制力。加大PPP项目推进力度,创新,充分释放社会投资的巨大活着力抓好项目建设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最重要的就是看有没有新项目、有没有好项目、有没有大项目。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善于谋划项目、招商引资、抓实项目;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更要善于协调,抓好项目。可以说,只有通过抓项目配置资源、巩固优势、提高效益,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项目是推进濮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也是形成投资拉动和经济增长点的根本所在。重大产业项目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濮阳当前乃至今后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目标,并力争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要突出抓好文23战略储气库、昊华骏化醋酸制乙醇、涂料产业园、3D打印材料产业园、生物基材料产业园、中建材新材料产业园、静脉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家居产业园、大数据智慧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经济的发展依靠产业壮大,必须结合国家产业政策,面向国内外市场,立足本地实际,选准产业主攻方向,在项目谋划上做文章,既要保证政策调整时有项目可调,又能确保政策宽松时有项目可上。
当前,要立足濮阳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基础条件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建立健全项目谋划机制,每年谋划包装200个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始终保持项目库充盈;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扶持方向,搞好项目的论证、包装、策划,科学详实地编制好项目建议书和初步设计,做好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投入必要的项目前期经费,把项目前期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大盘子”,确保项目数量、投资额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建立良好的推进机制是确保项目快速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制订了市级领导分包和市直部门联系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周调度、月点评,产业集聚区季观摩、年总评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实践证明,这些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必须认真坚持。同时,要按照河南省关于“完善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完善政策机制、完善考评机制”的原则要求,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制订新措施、新方法,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的推进机制、政策机制、考评机制,推动拟建项目加快启动、新建项目加快开工、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见效一批的良性循环,继而以此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
着力保障经济运行
经济运行预警和处置机制是指利用一系列经济指标等信息,对经济运行形势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的制度和方法。这种机制既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又是经济波动的“稳定器”,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能够有效缓解乃至解决矛盾。当前,保持濮阳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经济运行预警和处置机制,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趋势,继续坚持工业周例会制度和价格信息日报制度,完善工业运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的动态分析和专门调度,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调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企业服务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软实力和生命线,加强企业服务工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当前,保持濮阳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把经济工作重心更多转移到支持服务企业发展上来,加强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调度,搞好企业原材料保障供给等,保证重点企业生产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切实帮助企业降成本、减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当前,保持濮阳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在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和产学研对接上下功夫。要通过建立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开展上下游产业链产品对接、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通过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不断强化企业融资培育,加强企业融资辅导,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建立企业用工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促进人员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即时对接,建设人力资源“蓄水池”,强化企业用工保障。同时,用足用好政府担保、助保贷、过桥资金等融资服务手段,帮扶困难企业稳生产渡难关,支持有市场的企业创品牌扩生产;鼓励企业挂牌上市,五年内新上市企业10家左右。
着力壮大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壮大民营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当前,保持濮阳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国家、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落实我市制订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已取消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减免政策,清理取消一批市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消除一切不利于民间资本投入的条件和门槛,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强化“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强制准入的经营服务性收费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严明纪律,禁止变相收费和隐性收费,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让民营企业在濮阳发展得更快更好。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