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变组织优势为扶贫优势化党建活力为攻坚动力
——开发区推动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04 06:08:50   

今年年初以来,开发区紧紧抓住第一书记这个“牛鼻子”,深入开展党建扶贫工作,变组织优势为扶贫优势,化党建活力为攻坚动力,努力实现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双推进。至目前,小寨等4个贫困村已实现脱贫,辛庄等7个贫困村已纳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计划,全年计划通过产业扶贫、转移就业等5个途径实现脱贫人口1602人。

把握关键抓“三管”,打造精准扶贫“领头雁”

开发区选派33名优秀干部到25个贫困村和8个“软弱涣散”村党支部任第一书记,组建33个驻村帮扶工作队,400名区直党员帮扶563户贫困户、118名乡镇党员帮扶557户贫困户,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

注重常态管理。由区驻村办牵头,强化联动管理,严格实行脱钩管理和驻村五天四夜工作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对全区33名第一书记进行培训,有效提升了驻村工作能力。不定期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采取“设置第一书记去向公示栏”等30余项措施改进。充分运用媒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营造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创新实时管理。要求第一书记充分利用智慧精准扶贫手机APP,做好每天到村签到工作,并将村情村貌信息等方面的资料及时录入,实时反映驻村工作情况。分区域建立工作微信群,便于沟通联系、指导交流和解决问题,在使用手机APP签到遇到问题时可在微信群发送实时位置,作为日常考勤补充依据,实现区驻村办、乡(镇、办)和第一书记的良性实时互动。

严格目标管理。一村一策制订驻村帮扶脱贫方案,明确驻村帮扶目标,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做好第一书记年度目标考核和任期考察,把考核结果作为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评聘职称、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驻村第一书记参加派出单位年度考核,考核等次参考驻村工作情况,优秀等次比例不低于20%,由组织部门提出考核意见,不占用派出单位优秀指标;并按不少于15%的比例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第一书记进行表彰,并对表现特别突出、符合干部提拔条件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提拔重用,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提档升级抓“三建”,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开发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提档升级作为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推进制度、人才、硬件“三个建设”,切实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充分发挥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出台《濮阳开发区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实施细则》,规范完善乡镇、村级组织和社区班子3个议事决策规则,使基层各项决策有据可依。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于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以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做到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确保村级大事阳光运作。今年年初以来,132个行政村运用工作法解决村内大事要事300余件。

狠抓班子建设。实施“选、扶、励、树、带”“五步法”培养村级组织典型,培养出武建国等20名“双强两有”型村党支部书记,其中8名被市委评为“李连成式村党支部书记”。打造出丁寨村等15个村级党建示范点,实现以点带面、梯级带动。围绕规范农村干部履职行为,出台《村级干部履职行为规范(试行)》,有效完善了在职干部履职行为。实行农村干部星级管理,每季度发布农村干部“政绩榜”,激励和倒逼了村干部干事创业。完成全区951名在职农村干部建档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村干部规范管理水平。

提升硬件建设。抓好区级行政服务中心运行管理,设立劳动保障、医疗卫生等服务窗口40个,将41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大厅集中办理。编制行政事项办事指南,绘制事项办理流程图,制订23项制度规范,简化程序11项,压缩办理时限累计303个工作日,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累计2000余次。依托乡镇现有服务场地,提升硬件水平,拓展服务项目,把民政、组织、人社等涉及民生事项的各相关机构业务纳入服务场所,打造“一站式代办”党群服务中心。大力推进村级活动场所“清零”计划,在全区132个行政村打造高标准村室。今年累计投入资金178万元,新建高标准村室14个。

围绕实效抓“三联”,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

开发区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协调区、乡、村三级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有效服务。

坚持党群联手。实施“乡土人才”工程,在基层农民群众中发掘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实现党群联手助力精准扶贫。至目前,已有30多名乡土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3名获评为省级致富能手、“星火带头人”称号。同时,坚持“双培双带”,把党员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带动党员干事创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全区建立党员示范园区基地20个,重点培养“双培双带”示范户1200户、农村创业带头人130多名。

强化区乡联动。36名县级干部深入132个行政村,进行“五必访”“五必看”,即致富能人必访,老党员、老干部、军烈属必访,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必访,计划生育、信访、综治等重点对象必访,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必访,学校、路、桥、水、电等与群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必须亲自察看,解决龙山淤泥淤积农田等难题70余件。全区58个区直单位对口联系62个村,131名科级领导干部联系276个困难户,6000多名无职党员走访群众2万多人,累计征求意见200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800余件。

创新村企联建。深入开展“村企联手树党旗”活动,加强村企党建工作交流和沟通,借助企业优势带动群众致富,依托村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促进村企党组织共同发展。开展“夏日送爽”等系列活动,实现第一书记、驻派单位和帮扶企业三方联动,做到“定人、定期、定责”和“助困、助学、助医”,建立“一般困难机制帮、突出困难重点帮、突发困难及时帮”的联建机制。目前,雪汇食品、同力水泥等30家企业已与贫困村“一对一”结成共建对子,已组织现场招聘等帮扶活动12次,资助村室提升、村牌建设等20余项,并与120名村民达成用工意向。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