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生动实践
——关于台前县开展“党员主题活动日”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03 06:45:22   

编者按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长期以来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党员难集中、学习难组织、活动难开展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成为很多地方基层党建中的“大问题”。台前县以开展“党员主题活动日”活动为“小切口”,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大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深度挖掘其先进经验做法,市委办公室于8月10日,深入台前县进行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市委书记何雄同志在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我市各级党组织要学习借鉴台前经验,强化基层,带活基层。”现按照批示精神,将该报告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从小处着手,突破性地解决大问题,是一种重要工作方法。近年来,台前县强化问题导向,在村级党组织中探索推行“党员主题活动日”活动,有效激发了基层党建活力,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行了一次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生动实践。

一、主要做法

(一)从严管理,凝聚活动向心力。一是严格时间标准。活动坚持“定时与机动”相结合,原则上定于每月5日作为“党员主题活动日”,遇特殊情况顺延至当月15日前举行,保证每月开展一次组织生活。二是强化联系指导。每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指导一个乡镇、联系一个村。同时,选派372名县直单位科级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级党组织,为所联系村开展活动出谋划策。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按照“年度有安排、季度有计划、月月有主题”的要求,建立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不定时抽查活动开展情况,并将督察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对思想重视不够、两次以上不能按时参加活动的,进行约谈、通报。

(二)丰富内容,增添活动生命力。一是突出重点。重点围绕“学习教育、组织生活、议政议事、服务群众”4个主题,突出学习党的政策理论、传达上级精神、通报重大事项、听取党员意见、召开组织生活会、商议解决民生问题等内容。二是深化内涵。在原有4个主题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内容,推行“1+N”模式。每月设置1个特色主题,并结合基层工作和群众需求,开展党员服务、走访群众、信访排查、美丽乡村建设等N个活动。如,今年7月份,该县活动日以“‘七一’建党节”为主题,同时开展了走访慰问、志愿服务、议政议事等多项活动。三是拓宽外延。引导农村党员投资创建党员创业示范园,利用活动日传播致富经,引导群众创业就业,着力将党员创业示范园打造成党员群众的学习教育基地和创业致富的“孵化器”;实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设置政策宣传、生产示范、矛盾化解等岗位,每名无岗党员自愿认领1至3个岗位,鼓励其利用活动日学以致用,并经过实践再来指导活动的开展。

(三)创新形式,提高活动吸引力。一是扩大活动领域。活动开展始终坚持室内与室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活动场所建设。目前,该县共投资3500余万元建设了372个农村党支部远程教育站点和336个党员活动室。二是拓展参与对象。活动开展以支部为单位,原则上覆盖所有党员。同时,吸收村组干部、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代表等人员参加。三是创新活动形式。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充分调动在家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创办外出务工党员驿站、微信群、“流动党员掌上工作室”、“凤台组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让每一名外出务工党员同样过上组织生活。

二、初步成效

一是解决了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不正常的问题。通过活动的开展,该县各村党支部组织生活趋于正常,通过学习和参政议政,消除了党支部与党员之间的隔阂,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如,清水河乡的后王集村党组织生活长期以来不正常,党员和村民对村党支部有猜疑、有意见,致使村里各项工作很难开展。自活动开展以来,该村党支部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组织生活,遇事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取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二是解决了新形势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以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流于形式,“三会一课”等制度得不到落实,农村党员过组织生活的机会少,思想逐渐松懈,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党员主题活动日”活动的推广,使基层党组织生活实现了正常化、经常化,使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致富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成为了党支部工作的骨干力量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锋模范。据了解,该县通过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新建、扩建党员创业示范园区(基地)36个,带动了1860余名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解决了党的组织活动务虚与务实的结合问题。过去,党员活动多为学文件、读报纸等理论务虚的内容,党支部和党员容易产生腻烦情绪。台前县通过“1+N”的活动模式,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打渔陈镇梁庙村“党员主题活动日”以开展民生生活会和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先期组织村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随后组织村党员到分包街道进行义务保洁工作,实现了活动、工作两不误,提高了广大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是解决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少、基层情况掌握不准确的问题。包村干部每月深入基层,通过同基层党员共同开展学习和活动。一方面通过面对面宣传,使上级党组织的精神及时传达到全体党员;另一方面及时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委、政府决策施策提供了依据,为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据统计,2015年4月份以来,该县开展送科技下乡、巡回义诊、“三留守”人员帮扶等活动3700余次,累计收集意见建议4688条,办结4615件。

三、几点启示

实践证明,“党员主题活动日”活动是促进党内活动扎实开展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颇具启示。

第一,突出党员主体地位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前提。党员主体地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民主权利,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台前县通过加强党员阵地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等措施,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实现了党员主体价值。如,马楼镇后韩胡同村的一名外出务工党员通过“后韩胡同党员之家”微信群,向联系村的县直党员干部反映的村民饮水、孩子上学等一系列问题,均得到落实解决。这使外出打工党员充分享受了权利,履行了义务,感受到了组织温暖。由此可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突出党员主体地位,积极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调动每一位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建立人性化的党内关怀激励机制,不断强化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

第二,创新活动载体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抓手。选好活动载体、丰富党建活动,不仅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目标和要求鲜明地反映出来,而且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思想、智慧和力量有效地凝聚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每月5日只要没有变更通知,该县各村党员都会准时参加活动。一年多来,这个活动得到了该县广大党员的由衷支持,纷纷称赞这个活动办到了党员的心坎儿上。实践证明,只有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党员群众需求,在坚持党内生活好制度、好做法的同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探索简便易行、务实管用、党员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

第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命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才能更有生命力。在台前县开展的“三城联创”活动攻坚战中,城关镇和孙口镇作为重点区域,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繁重。但两镇镇党委不畏困难,借助“党员主题活动日”,引导辖区各村组织党员逐街道打扫卫生、清运垃圾,逐门店整治门牌、清理小广告,获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这启示我们,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局性工作来定位、谋划和落实,使工作的目标着眼于发展,措施服务于发展,成效体现于发展。

第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保障。台前县的“党员主题活动日”活动之所以能够可持续开展,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益于其建立了一套责任明晰、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实践表明,只有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解决“说在口上、落在纸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规范化、具体化、经常化建设,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李亚娜 田开云)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