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精准发力、持续攻坚,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等方面重点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放则真放”的原则,全面下放审批权限,将我委原有的12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合并为4项,省发展改革委下放的2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6项、下放县区2项,其他13项保留事项合并为5项,企业项目备案全部下放县区;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优化前置条件、公布审批清单、简化服务流程,除法律法规特别规定外,将办结时限一律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将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全部纳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有效地改进公共服务、提升工作效率。
多措并举促投资,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打造多元化、多层次融资体系,积极整合国有企业股权产权、市属房产、市属廉租房、文化宫在建工程和已竣工水库等资产,组建市投资集团,通过发行停车场专项债券、再保理融资、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上半年共实现融资42.32亿元,用于各类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加大专项建设基金争取力度,紧紧围绕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城市配套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项目,上半年完成50个项目27.49亿元的专项建设基金争取工作;落实好“招行入濮”政策,洽谈对接郑州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濮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动农信社改制步伐,争取濮阳农村商业银行、范县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使更多金融机构服务我市经济发展。
借力“互联网+”,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初步构建“一网三库一平台”信用体系,实现全市信用信息平台与“政务信用信息、企业法人信用信息和自然人信用信息”3个基础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共享,所有信息在“信用濮阳”网站进行统一公示,累计归集信用信息7.5万条,初步建立了信用信息交换机制;紧紧围绕“诚信龙都文明濮阳”的战略目标,强化总体设计,编制《濮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出台《濮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专责小组牵头单位工作制度》等一整套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为信用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实行诚信“红黑榜”制度,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布。目前,市、县两级累计发布32批“红黑榜”,发布“红黑榜”名单2154家(人),努力营造了“守信者处处收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好政策衔接,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为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要求,加快推进车改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召开市直参改单位和县区公车封存停驶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完成公务用车封存停驶工作;编制《濮阳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积极与省有关部门对接沟通,于6月2日获省批复;圆满完成我市公务用车拍卖工作,取得拍卖收入1588.56万元;指导县区编制车改《实施方案》和车补发放人员基础数据核定工作。(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相坤 )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