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一枝一叶总关情——濮阳市民生工程综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8-15 06:04:23   

1471214496117304.jpg

从今年春天开始,72岁的退休干部董清泉每天傍晚都要骑上电动车,带着老伴儿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美丽的东湖、西湖湖畔转上一圈,然后登上已经绿树如茵的龙山散步,尽情呼吸新鲜空气。

“以前的濮阳到处都是断头路,河水黑得像酱油,尤其是到了四五月份,杨絮、柳絮满天飞,我和老伴儿都不敢出门。再看看现在的濮阳,河水变清了、天变蓝了,公园和绿地越来越多,道路四通八达,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面貌也变得高端大气,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这都是市领导这几年着重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所带来的成果。”在濮阳工作和生活了37年的董清泉说,“在深圳工作的女儿一直想接我和老伴儿去她那里生活,我始终没答应。我在濮阳生活得很幸福、很舒心,不想离开濮阳。”

董清泉老人的话道出了濮阳许多市民的心声。濮阳在改变!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在致力于濮阳经济赶超发展的同时,始终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使濮阳社会更和谐。

几年前,市城区河道一直是市民心中的痛。本是近水楼台的滨河小区却不敢亲水,河水臭味刺鼻,居民三伏天也要紧闭门窗。为此,市政府花大力气进行水污染综合防治,投资20余亿元兴修让濮阳人引以为豪的库容1800余万立方米的引黄调节水库;实施“河长”负责制,对城区近40公里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同时抓好城区水系贯通工程和河道、水库岸线综合提升等,令昔日饱受诟病的城市水系动了起来、清了起来、美了起来,成为城市风景的新亮点。如今,我市正以创建全国森林城市为抓手,谋划推进一批绿化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让蓝天与绿水常在,把生态文明融入到每一个空间。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市突出源头防控和重点领域治理,坚持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六控”并举,取得了明显成效。7月份,我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0天,环比增加3天。

在城市建设方面下功夫,在精细化管理上做文章,努力满足百姓对美好宜居生活的期盼。在持续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的基础上,去年11月份,我市从市民反映强烈的城市噪声、占道经营、小区管理、道路积水、户外广告、交通秩序、景观亮化等“城市病”的26个方面入手,又发起一场深入持久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战役。市综合执法、公安、城管、住建、房产、教育、卫生等多部门联动,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如今,穿行于濮阳的大街小巷,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车好停了,摊点摆放整齐了,损坏的公共设施修复了,小区管理规范了,满意的笑容更是写在市民的脸上。

除了城市环境的改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市充分发挥产业带动、教育牵动、住房拉动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新增就业2.6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

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亿元,支持2500多人成功创业、100家小企业融资发展。城乡低保补助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得到提高。

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痼疾,我市在医改中取消药品加成,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了20所乡镇卫生院、260所村卫生室改扩建工程,城乡居民看病更方便了。

自去年起,濮阳市属学校增加了85个教学班,扩招学生4242人。今年将进一步改善125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市区10所学校,对53所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加固维修或拆除重建,16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已开工建设。

107个老旧住宅小区进行了整治提升,60个物业小区争创幸福家园;随着市第三水厂建成投用,自今年6月22日起,濮阳城区居民喝上了纯净、甘甜的丹江水。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1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建成5个,60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和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市烈士陵园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4月份以来,我市在精准扶贫工程中,组织万名党员干部入村包户、决战脱贫攻坚,转、扶、搬、保、救、教“六路并进”,确保到2019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所有这些,濮阳百姓正在从生活的变化之中去触摸和感知。

让群众的日子好起来,活得更出彩。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但投资建设了新图书馆和20个城区“流动书屋”、400个村级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还建设“书香单位”“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家庭”,倡导全民阅读,把打造书香文润之城作为崭新城市名片。“舞台艺术送农民”“公益演出下基层”“结对子种文化”等各种文化广场活动,近几年在全市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同样注重惠及民生。市政府拿出好地段,投入大资金,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让“全民健身,幸福濮阳”深入人心。在公园、广场、生活小区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市民在跳广场舞或做其他健身活动。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是市场强劲的需求,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新经济的增长点。目前,我市正在对单拐和东北庄进行连同打造提升,期望形成以红色文化和杂技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休闲产业带。以毛楼为主体的板桥文化产业带、以濮渠路为主体的龙都休闲文化产业带,以及以濮阳县金提河、老南环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带的打造建设也在陆续推进中……

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濮阳的民生支出持续占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占比居全省前列。我们有理由相信,濮阳的明天更美好,濮阳百姓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