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清丰县五眼井村和李家庄村棚户区改造拆迁速度快、建设进度快,因为该县广大干部就认一个理儿——
“站在群众立场办事儿一定能办成事儿”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8-08 06:01:47   

编者按今年年初以来,清丰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在7月22日召开的全市项目建设观摩暨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该县获得了“两强”产业集聚区第一名、重点项目建设第一名、招商引资工作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彰。在当前全国、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清丰县能够实现快速发展,源于该县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谋发展的事业心和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敢打硬仗的“草帽精神”。日前,记者深入清丰县进行了详细采访,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观察,亲眼见证了他们一浪高过一浪的干事创业热情。本报自今日起推出“清丰经验”系列报道,以期该县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全市其他县区的发展有所裨益。

7月26日,清丰县五眼井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工地,5栋11层高的安置房拔地而起,工人们顶着烈日加紧施工,进行第11层的主楼建设。“现在每天有200人左右在施工,除了这5栋楼,还有8栋楼正在做地表工程,马上也要动工建设。”分包项目负责人、柳格镇党委副书记常志超说,“早点儿建好楼房,也好尽早让村民们搬新家、住新房!”

在不远处的城关镇李家庄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现场,旁边堆放着高低不平的瓦砾,村中央腾出了一大片空地。据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县正科级干部曹业民介绍:“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预定的拆迁任务,现在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着开工建设安置房了。”

去年以来,清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机遇,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为目标,全面推进五眼井村和李家庄村棚户区改造。

一个目标:把民生工程办到群众心坎儿上

五眼井村位于清丰县产业集聚区内,棚户区安置房占地89亩,总投资2.46亿元,建设生活用房800余套10万平方米,村民户均2套住房,惠及群众410户1536人。

李家庄村有789户2217人,安置房建设区域位于该县特色商务区内,占地118亩。其中,村民安置房为18栋、高17层的小高层,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这两个项目改造前,村民的居住环境较差,公共配套设施落后,村庄发展空间狭小;改造后,两个安置区分别规划建设了商业综合体、幼儿园、综合服务中心等,小区公共配套设施齐全,村民生活更方便更舒适。

群众利益无小事。清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和发展,把棚户区改造列为全县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为以最快的速度推进拆迁工作,清丰县分别成立了项目改造指挥部,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抽调专职人员,脱离原工作岗位,在指挥部“安营扎寨”。为节省时间,大家在指挥部一起吃大锅灶,并利用早餐、午餐和晚餐时间开碰头会,安排部署项目推进工作,碰头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指挥部下设小组,小组成员从思想宣传、政策解释,到房产现状锁定、协议签订、拆迁安置等,对分包农户做到保姆式服务。

为获得群众的信任、理解,遇到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指挥部始终遵循民主商议、一事一议、集体表决的原则,在制订补偿方案时争取群众利益最大化,积极为找房困难的群众联系公租房或其他空闲房屋,解决过渡期间的住房问题。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纷纷主动搬迁,推动整个拆迁实现了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平安拆迁。

“对于拆迁工作,只有走群众路线,把自己当成一名群众去做事,用真心去打动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办成事!”五眼井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县政协副主席韩富鹏深有感触地说。

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

李家庄村村情、户情、人情比较复杂,遗留问题多,村内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神仙胡同捣蛋拐,打不开的小台湾”,形象地说明了该村村情的复杂。

面对拆迁难度大的事实,李家庄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确定了一个原则:对全村829处宅院,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执行到底”,房产现状锁定、土地听证、评估公司选定、安置方案制订、拆迁奖励确定、补偿安置结果等关键内容在全村实行全面公开,让老实的村村民不吃亏,让投机钻营的村民占不到便宜,大大降低了拆迁的阻力。

五眼井村经过村民民主推荐,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和15名村民组成的新村建设工作委员会,全程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广泛性、代表性。对于村里的特殊情况,改造项目指挥部和新村建设工作委员会一律按照“4+2”工作法,遵循“不与大方案冲突、不会遗留矛盾问题、不会引起连锁反应”的原则,进行一事一议、集体表决。“棚户区改造情况复杂、牵涉面广,不可能达到人人满意,但我们会尽力做到让绝大多数村民满意。”五眼井村党支部书记刘付景说。

一种作风:不把工作干好誓不罢休一个指挥部,一个大锅灶,每天早7点至晚9点,全程服务项目建设,随叫随到,这是五眼井村和李家庄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每天的真实写照。

拆迁现场,他们总是冲在第一线,半天下来,浑身是汗水、灰尘,许多经常在机关工作的人员从白面书生变成了黑脸汉,瘦了一大圈儿。曹业民幽默地说:“因为总是一身土一身泥,汗臭味儿大,媳妇儿都快不让进门儿了。”在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签订协议、分组拆迁等工作中,为了加快进度,不耽误群众更多时间,指挥部成员经常会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通宵。

舍小家、为大家,只管付出、不讲回报,是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共有的品质。在五眼井村集中拆迁攻坚月中,县人大党组副书记王克献脚踝骨折,但脚伤尚未痊愈他重返拆迁一线;柳格镇城镇规划中心主任刘献明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每走一段路都疼得浑身出汗,但他仍坚持在拆迁一线;柳格镇计生服务中心主任林宏杰在拆迁工作中突犯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其卧床休息,但他在家只休息了2天,就重返工作岗位。在李家庄村集中拆迁工作中,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李现士的母亲在北京住院,李现士只匆匆跑去看了一眼,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照顾,又返回拆迁现场;城关镇工作人员岳彩君作为唯一一名女性工作人员,日日坚守在拆迁一线,儿子今年参加高考,她也没有请一天假。“拆迁工作很集中很紧张,大家都在忙,谁有事儿都不好意思请假。”城关镇党委书记程志学的话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

指挥部工作人员的无私付出,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五眼井村村民张建奎是一名老党员,主动到指挥部签订协议,将自己的3处房屋拆除,并给街坊邻居做工作,有力促进了整个拆迁进度。退休教师张芳长主动打电话,让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请假回家签协议并拆除房屋。老党员张丁仁刚开始对拆迁工作极为抵触,经过多次沟通解释,最终他将自己刚建不久、尚未入住的二层楼房带头拆除。城关镇李家庄村治安委员李明献顶着母亲、妻子和亲朋好友的埋怨,带头拆除自家房屋3处,3天拆了630余平方米,并带动本组村民一周内拆除院落30余处。自5月9日召开拆迁动员会,仅用了28天的时间,李家庄村就拆迁了房屋758处,完成拆迁总量的91.5%,创造了拆迁的“清丰速度”。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