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亩的桃树、杏树,全部采用钢架大棚种植,挂果头一年就收入60余万元,这为我们村打开了一条新的致富路。”6月24日,在开发区王助镇西郭村鑫泉农民合作社种植的桃园里,合作社带头人同时也是该村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国甫高兴地说。
鑫泉农民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共有社员30余人,且以党员居多。在鑫泉农民合作社成立之前,西郭村村民以种植蔬菜为主。但受资金和思想的制约,村民们大多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单打独斗,科技含量低、规模小不说,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是几乎为零,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如何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成为摆在西郭村党支部面前最急迫的问题。
一番考察后,刘国甫发现发展林果大棚种植是一个不错的致富项目。但这个致富项目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村民们怕赔,大多持观望态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咱党员带头,给大伙儿趟出一条致富路子。”刘国甫在全村党员会上的这番话,得到了与会人员的积极回应。
刘国甫的想法也得到了王助镇的大力支持。鑫泉农民合作社成立后,王助镇不仅帮他们联系银行,协调贷款事项,还把镇上唯一的高级农艺师派过来给他们做技术指导。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鑫泉农民合作社种植的桃树、杏树今年终于进入了挂果期。更令刘国甫欣慰的是,由于采用钢架大棚种植,他们的采摘时间比本地露天种植的可以提前半个多月。也正是这个时间差,让他们顺利挣到了“第一桶金。”
看到刘国甫他们挣了钱,以前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纷纷找到他们,或要求加入合作社,或学习取经,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在了钢架大棚种植桃树、杏树上面。“这就好比是‘摇钱树’,村里党员干部都给找好了,你再不种,只能一直在穷窝窝里打转转。”村民鲁世峰如是说。(记者 王金勇通讯员 薛亮 高龙 董玉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