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我们都是一家人”
——维吾尔族大叔艾尼在濮阳的故事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5-23 07:03:23   

濮阳网讯 5月22日中午,忙碌了一个上午的华龙区环卫工人冯善中,和往常一样来到位于市城区五一路上的民族团结饭店,吃了一份新疆炒拉条。

他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开始,这家饭店每天让我们环卫工人免费吃午饭,解决了我们一直以来的中午吃饭难题。”

49岁的新疆维吾尔族人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是这家饭店的老板,大家都叫他艾尼。说起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的初衷,艾尼说,在濮阳生活20多年,他结识了很多汉族同胞,在他困难时接受过濮阳人民的热情帮助,如今事业小有成就,所以就想回报濮阳人民。

艾尼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潘津乡人。由于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他没有上过学,年幼时父母先后离世,是大姐把他抚养大的。1995年,28岁的艾尼只身离开新疆老家外出闯荡,几经辗转,最终落脚在濮阳,经营新疆特色烤羊肉串。靠着勤奋和诚实,艾尼的生意越来越红火,1995年底,站稳脚跟的艾尼把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从新疆老家接到了濮阳。

20多年过去了,艾尼由当年的年轻小伙儿变成了大叔,他们一家人也完全融入了濮阳本地生活,成了地地道道的濮阳人。

“是善良的濮阳人帮助了我,才有了我的今天。”“濮阳就是我的家,濮阳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们都是一家人!”艾尼经常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语对别人这样说。

华龙区民宗委的同志被艾尼称为“娘家人”。因为搬迁,艾尼失去了固定烧烤摊位,是他们多方协调,给他找到合适的经营场地;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他们立马给联系到了称心的学校;孩子生病了,又是他们跑前跑后联系医院和医生……

“我和艾尼打交道10多年了,艾尼有了困难,只要找到我们,我们马上帮着解决。”华龙区民宗委一名工作人员说,“这不,前几天,他这里缺服务员,我马上给他联系了几个!”

尤其让艾尼一家感动的,是一对叫刘怀柱和马秋霞的汉族夫妇。

2004年,有了一些积蓄的艾尼盘下了一间饭店经营,但由于各种原因,没多久就因亏损濒临倒闭。“全都赔进去了,最困难的时候,吃的喝的都没有着落,一点儿也不夸张。”艾尼说。

这时,刘怀柱、马秋霞老人给了艾尼一家无私的帮助。回忆起当年的事情,两位老人依旧非常动情:“艾尼租的是我们的房子,看到他们一家人生活陷入困难,我们就对他说:‘你们继续干下去吧,房租不用给,我们来承担。’听到这话,艾尼感动得都跪下了。”就这样,艾尼的饭店得以维持下去,就连他一家人的生活用品和孩子的上学开支,都由两位老人提供。

“这里也有我的爸妈啊!”艾尼把两位老人认作干爸干妈,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无限感激之情。

“一个新疆人背井离乡来到濮阳闯荡,我们就想伸手帮他们一把,给他们这家人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的希望。”马秋霞老人说,“现在我们两家人感情深厚,我的儿子和女儿还亲热地称呼艾尼为哥哥。”

所有热心人的帮助,艾尼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以前濮阳人帮了我,我现在有了点钱,也要花给他们一点。”在濮阳20多年的生活经历,使艾尼萌发了回报社会的想法。

今年3月,艾尼把饭店搬到市油田三高附近,还特意将店名改为“民族团结饭店”。

他说,之所以把饭店设在学校对面,是因为他没有上过学,每每看到上学的孩子从他面前走过,他都羡慕不已。凡是学生到店就餐,他和妻子必会给予适当优惠,而且免费加饭。孩子们在他店里就餐的时候,也是艾尼最高兴的时刻。

看到环卫工人工作辛苦,很多人吃不上热乎的午饭,3月15日起,艾尼开始向环卫工人免费提供炒拉条、手抓饭等新疆特色的食品。来这里吃免费午饭的环卫工人,每天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大家对艾尼的做法都赞不绝口。

此外,艾尼还在饭店发起了“墙上便饭”公益活动,传递爱心和温情;他还资助了7个孤儿,每个月都要去看望他们,给他们送去零花钱和日用品……

谈起这些,艾尼感慨地说:“我能有今天的收获,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好,得益于各民族同胞之间的团结和帮助。我们都要感恩和维护民族团结!” (记者 孟晋 王同录 通讯员 刘丽霞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