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海绵城市规划基本完成、建设管控实施方案已经形成、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5月17日,记者自市住建局获悉,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自2015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引领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理念、新模式,按照国家、省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紧紧把握问题导向,加强管控机制建设,增强项目意识,坚持建设与改造并重,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我市结合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设置海绵城市专篇。经过考察研究论证,我市初步确定了包括建成区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26.6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涵盖学校、机关、医院、工程和城市道路、河道、公园绿地等项目。聘请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实验室博士团队编制了《濮阳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濮阳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专项规划》《濮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并上报省住建厅预审,准备组织专家评审。
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我市专门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负责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工程管理规定、规划设计导则、工程维护管理导则等系列规章制度,从项目立项、规划条件、土地供应、图纸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控,强化源头控制,确保每项措施落实到位。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我市按照积极稳妥、全面推进的原则,在试点区域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造;在试点区域外,结合城市生态水系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积水点改造等城市建设管理的突出问题,分期分批实施改造。一是抓好海绵城市项目谋划。建立了2016年至2018年三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共谋划城市道路、城市生态水系、广场绿地、工业园区、机关学校和住宅小区等11类147个项目,总投资288亿元。二是制订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台账。确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域项目110个,涉及低影响开发设施投入37亿元。目前,2016年计划开工建设或改造的市一高新校区、中国移动濮阳分公司生产调度楼等36个项目,相继开工实施建设改造。三是加快重点示范项目推进。已完成濮阳迎宾路暨S101街头绿地、胜利路濮水公园段公共停车场透水砖铺设、卫河路和金堤路透水人行道改造等项目;濮阳迎宾馆、戚城文物景区、濮水公园、马颊河(五一路至黄河路段)海绵化改造等示范项目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海绵公园、东湖岸线、金堤路、华安路等海绵化改造项目即将完工。截至目前,共开工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项目22个,项目完工区域约3平方公里。四是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和台前县5个县城均划定了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正进行实施方案编制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建设,部分县已启动示范项目建设改造。(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张国栋)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