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市委对各县区进行了常规巡察。按照程序要求,目前各县区都制订了整改方案,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体现出了应有的思想重视和政治担当。
问题整改是整个巡察工作的重要一环。发现问题是出发点,解决问题是落脚点,最终目的是倒逼改革、促进发展。因此,如何把问题整改到位、解决彻底,事关整个巡察工作的最终成效。
巡察工作要确保成效,就必须动真格整改。换句话说,各县区要切实把责任扛起来,以踏石留印的决心、自我疗伤的勇气和不折不扣的行动搞好整改,不回避、不推脱、不遮掩,真枪实刀整改,坚决把问题改彻底、改到位。
动真格整改首先要认识到位。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了,行动才能自觉。习近平同志指出,“巡视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要紧紧抓住市委巡察组为本地进行全面政治扫描,帮助治病救人、强身健体的难得机遇,正确认识,严肃对待,做到思想上真信真服,行动上配合支持。
动真格整改必须落实好“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是各级党委的“天赋”职责,是必须时刻牢记的政治担当。各县区党委要自觉把“主体责任”扛牢抓死,把搞好整改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体现,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县区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自觉强化“四个意识”,把搞好党的建设作为“天字号”工程,把搞好整改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但要挂帅出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还要以上率下,把压力进行层层传导、逐级震动,让各级各部门都置身其中,参与进来,由“看客”变“演员”,形成集中发力、全面整改的“大合唱”。
动真格整改必须强化整改措施。要对反馈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类,对号入座,主动认领。要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帽子底下有人”,做到整改目标要清晰,整改时限要明确,督促检查要有力。整改不是做文章,不是作汇报,更不是走台作秀,尤其在措施的制订上,不能用老套的东西随意拼凑、随便应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拿出有见地、有分量的“硬通货”。同时,要坚持开门整改,把整改情况向党内和社会公开,接受监督,用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动真格整改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较之巡察前的即巡即改和巡察中的立行立改,巡察之后的全面整改,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正因为如此,更需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但精准发力,而且持续发力;从堵漏洞、健机制、管长远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决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整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果就会像割掉叶子的韭菜,过一段时间又会“春风吹又生”,卷土重来。
建立市县两级党委巡察制度是河南的一项探索,我们走在了全国前面。县区委巡察问题整改承上启下,既体现市委巡察的成果,又为县区委巡察立标杆、树榜样。因此,这一层面整改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县乡巡察工作的推进,影响着全市巡察工作的成效,一定意义上也影响着对巡察工作探索价值与制度评价。因此,在整改问题上,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而且必须答好,必须向市委、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