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赶超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生产总值完成1333.64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居全省第2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具体来看,全年经济运行需求侧拉动平稳,供给侧有望发力,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发展后劲持续积累。
一、需求侧拉动平稳。从需求看,“三驾马车”依然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投资方面,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5.28亿元,同比增长17%。随着投资需求的减弱和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出现放缓迹象,增速较2014年下降1.5个百分点,但横向比,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34.82亿元,同比增长33.1%,较2014年提高12.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6.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11.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全年投资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全年投资完成230.56亿元,增长4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消费方面,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68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不断激发,全市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31.51亿元,同比增长15.9%,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8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是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89.09亿元,同比增长13.3%,占零售总额的82.7%。外贸方面,外贸进出口总值一季度增速15.6%,之后逐月下滑,1—9月份增速跌至-13.3%,四季度又逐步回升,全年增速5.6%,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完成7.05亿美元,同比增长9.3%,服务贸易出口1.78亿元,居全省第4位。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7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5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利用省外资金194.3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居全省第1位;利用境外资金5.75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居全省第1位。
二、供给侧有望发力。2015年,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供给侧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全市三次产业比达到11.8∶56.6∶31.6,三产比重首次突破30%。工业经济增量提质。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达到987家。地方工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比87.1%,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高成长产业发展迅速,完成增加值382.51亿元,占全市的50.1%,增长16.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9.1%。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市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0家,新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家,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增长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服务业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速达12.9%,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549家。金融业快速发展,新增贷款82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居全省第3位。电商企业已有155家。新兴业态增势迅猛,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农业逐步转型升级。全市新建高标准粮田40.7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71.8万吨,实现“十二连增”。流转土地面积114.2万亩,新增现代农业园区20个、新增标准化养殖场5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250家、省级以上有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较上年增加215家。农业生产机械化率为81%。
三、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年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省辖市平均增幅2.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同比提升3个位次。税收比重为74.3%,位居全省第2位,同比持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379.96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居全省第8位;石油和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28元,同比增长7.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0元,同比增长9.8%。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17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7%,位居全省第2位。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亿元,支持2.3万人创业就业。实施精准扶贫,全年实现脱贫5.25万人。黄河滩区第一批居民迁建试点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创建农村标准化学校197所,实施校安工程项目47个。新建改建城区学校6所。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实现招生,濮阳医专(筹)完成搬迁,市委党校新校区开工奠基。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21所、村卫生室629所,市眼科医院新址建成投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综合整治城市水系,整改排放不达标企业76家。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8%。
四、发展后劲持续积累。2015年办成和推进了28项事关全局发展的大事要事。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18个,完成投资969.8亿元。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郑濮济高铁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晋豫鲁铁路即将开通客运,濮阳至信阳潢川铁路纳入省规划。台辉高速濮阳段开工奠基,南林高速东延、德商高速范县段建成通车,实现了与山东高速公路网的对接。加快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全市一级公路总里程243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50公里。资源能源配置能力持续提高。石油、天然气资源进一步集聚。文23战略储气库启动先导工程,中原油田石化总厂扩能改造、日濮洛输油管线工程取得新进展,中原至开封、中原至邯郸等输气管道建成投用。丰利石化丙烯联产芳烃项目投产试运行。豫能2×60万千瓦机组项目进展顺利。南水北调濮阳配套工程建成通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濮阳段开工建设。产业承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5.26亿元,增长31%。国家电光源质量检测中心、中科院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检测研发平台建成投用。濮阳市化工产业集聚区获省批复,拓展了发展空间。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完成投资159.5亿元,入驻企业601家,新增101家。华龙区特色商业区荣获“河南省特色商业区建设金星奖”。(谢海萌)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