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原本描写大草原的诗句,也可形容濮阳县梨园乡田野上的独特风景。自去年我市与汇源集团成功牵手后,百万只肉羊养殖项目在濮阳县黄河滩区逐步拉开产业链,为当地贫困群众筑就了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成为全市产业扶贫的一大亮点。
10月24日,记者在梨园乡了解到,项目一期肉羊养殖小区已基本建成。项目总经理助理闫需涛介绍,养殖小区年出栏肉羊可达20万只,销售收入约2.5亿元,带动30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随着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项目的上马,该产业的带动能力将进一步凸显。
聂堌堆村村党支部书记聂世财今年68岁了,提起养羊精神头十足。为打消他的顾虑,汇源集团免费提供425只羊苗、饲料不用给现钱,场地免费用,技术免费教,还给予10万元启动资金。聂世财为挣钱打拼多年,坦言这样的条件打着灯笼也难找,简直是空手套白“羊”,这样的产业扶贫真是帮到了家。
在南乐县千口镇,德信食品运营多年的肉鸡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同样获得贫困群众的较好口碑。公司为保护养殖户积极性,实行保护价收购,形成稳定的养殖群体,带动周边150余家养殖户和1500余家散养户同发展、同壮大。公司副总经理王向杰介绍,公司在扶贫方面有多重措施,比如在厂内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在养殖户建棚时垫资等。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为带动贫困户共奔小康助一臂之力。
驱车行驶在清丰县古城乡阳子线两侧,可见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苗木、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菜地、一个个高标准建设的养殖基地。昔日穷乡僻壤的破旧面貌,如今一去不复返。清丰县扶贫办主任葛自启介绍,该县将扶贫资金的60%-70%用于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形成蘑菇、辣椒、花生、林果等特色种植产业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顺。
台前县产业扶贫的效果集中体现在羽绒产业上。自2013年以来,该县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共投放产业扶贫资金近5000万元,发展产业扶贫项目153个,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近万人。该县产业集聚区是全省180个集聚区中唯一一个以羽绒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购销加工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河南省雪鸟实业有限公司是羽绒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扶贫资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共吸纳贫苦户子女1250人进厂务工,帮助贫困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理清扶贫思路,构建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政策、产业、资金、技术多管齐下全方位的立体式扶贫格局。其中,产业成为扶贫工作的核心载体和最有力的抓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黄河滩区等贫困区呈现出崭新面貌。各县区通过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加工业,并依托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建成一大批特色加工园区。许多贫困农民不再外出务工,转而在家门口就业,与家人一起过上幸福生活。
产业扶贫结出的累累硕果,让市扶贫办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一项产业的兴起不仅可以让农户走上致富路,也将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这就是产业扶贫的意义所在、魅力所在。一项项扶贫产业,宛如一个个引擎,撬动着贫困群众的传统观念,将他们带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记者 王志浩 通讯员 韩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