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是我市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和“二三五”赶超目标的收官之年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与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相互呼应,对于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农”工作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要素资源日趋紧张,农村面貌亟待进一步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做好“三农”工作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号召全市上下要勇敢迎接新挑战,在变化中捕捉机遇、逆境中创造条件,扎实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有喜有忧更有希望
在肯定去年“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挑战加大”上。一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的挑战加大。二是随着农业生产成本攀升,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在连年丰收的高起点上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挑战加大。三是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转移就业难度增加,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挑战加大。四是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较差,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加大。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人居环境条件差,面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日益临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挑战加大。
当然,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虽然任务重、困难多,但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各种要素向农村倾斜,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逐步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三是随着土地流转面积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正在逐步推开,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四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打破,农村发展活力逐步激发。五是通过狠抓冬春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实施黄河滩区扶贫开发五年攻坚行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好气势、好趋势、好态势已经形成,好机制已经建立,并逐步常态化,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到“四个必须”实现“三农”工作新赶超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和“二三五”赶超目标的收官之年,切实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效益,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濮阳“三农”工作如何实现爬坡过坎、持续赶超?
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省委的新要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突出了“食为政首”的战略布局,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强调,粮食安全要警钟长鸣,粮食生产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要常抓不懈。省委书记郭庚茂多次指出,做好“三农”工作,要重点抓好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支撑。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我们必须牢记使命,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做好“三农”工作必须盯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广大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近年来,虽然我市通过持续开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全省前列,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依然较多,农民收入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我市赶超发展的目标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富民惠民,全力以赴抓好“三农”工作,确保全市人民同全国全省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做好“三农”工作必须认清内外部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当前,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面临趋紧态势,突出表现为粮价的“天花板”、生产成本的“地板”、入世承诺的补贴“黄线”、资源环境的“红灯”四大约束。目前,国内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市场,上升缺乏空间,而农业生产要素价格还在持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同时,农村面源污染和工业、生活垃圾污染,使得农村环境问题愈发突出。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继续走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老路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走好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三农”工作面临挑战,更蕴含机遇。从产业发展看,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拓展,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新的增长点,对各类主体投资农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政策导向看,国家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土地流转,强化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正从单一生产,逐步向加工、流通、贸易、营销等环节延伸,增加农业效益。从“四化”同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