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日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刘国廷)着力稳定经济增长、推进工业升级再造、培育壮大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15年,我市发展改革工作将既抓好工业又不放松农业,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切实关注民生。这是记者自1月29日召开的全市发展改革暨财政工作会议上获得的信息。 着力稳定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仍是推动我市赶超发展的关键。下一步,我市要科学谋划包装项目,确保今年市级项目库入库项目数量动态保持在800个以上。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确定省市重点项目321个,年度计划投资867.7亿元,其中3月底前将集中开工项目179个。与此同时,抓住国家出台养老、家政、健康服务等系列鼓励消费政策的机遇,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培育消费热点,着力扩大新的消费需求。 推进工业升级再造。在工业发展上,以“131”工程为抓手,推动产业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计划实施146个重大工业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19亿元。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做大做优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家具、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区内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合步伐,强化产业载体支撑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培育壮大第三产业。突出重点、协调联动,促进服务业扩量提质增效,增强服务业对发展的支撑能力。一是强化市商务中心区和华龙区商务中心区的承载能力。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重点打造化工产品物流中心、中部家居物流中心、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构建物流和资金流富集区。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形成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村镇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竞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推动企业上市步伐;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三是做大做强生活性服务业,引导餐饮、住宿、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发展文化旅游业,建成一批集传统住宿餐饮、生态游憩、演艺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休闲项目;规划建设龙山、水库、马颊河湿地等沿线慢生活体系,把示范区打造成为旅游度假目的地、区域旅游休闲新亮点。四是大力发展房地产、住宅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汽车贸易等高成长性服务行业,尤其是文化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房地产新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稳定粮食产量,确保全市粮食总产在250万吨以上。二是发展现代农业,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农业园区,使全市的农业园区达到200个,高效农业面积达到46万亩。发展壮大畜牧养殖业,新改建标准化养殖场50个以上。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重点扶持濮阳县肉品、清丰县食用菌加工、范县畜产品养殖等产业化集群,新增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4家。三是完善水利保障能力。四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五是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示范区要坚持基础设施完善与项目开发同步推进,建成区要巩固扩大综合提升成果。二是抓好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濮阳、清丰、濮东与中心城区的对接融合,形成“一中心、三组团”协调互动发展格局。小城镇要重点抓好33个建制镇的综合提升。三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巩固提升7个示范乡镇、210个示范村、环境整治重点村和“六纵六横”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成果,再启动7个示范乡镇、80个示范村和150个环境整治重点村的综合治理 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抓好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三大体系建设,把市域中心城市打造成北方水城、中原绿都、生态宜居之城。一是建设生态水系。编制生态水系规划,开工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完成濮上河开挖及水生态景观建设,基本完成城区河道综合治理。二是建设生态绿系,加快构筑“三带、双环、百园”的城市生态绿系。三是打造生态文化,加快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东北庄原生态杂技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打造面向世界的杂技演艺、教育、旅游、创作、科研、衍生品生产基地。四是构建产业生态。严格能耗准入政策,推动工业、建筑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乐县产业集聚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步伐,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让全市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改革成果。一是实施好重点民生工程。新建1.2万套保障性住房,发放220万张社会保障卡,改扩建20所乡镇卫生院、新建改造600所以上村卫生室,建成标准化学校190所,拆除重建或维修加固47所中小学校舍等。二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定就业岗位,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训帮助就业、援助扶持就业。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全面推开失业保险预防试点,探索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再就业。巩固完善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市级统筹。三是推动教育、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社会事业发展,最大限度解决“有好学校上”、“看病难”等问题。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开工建设市民综合活动中心,建成市工人文化宫、市图书馆新馆,推进市运动综合馆、游泳馆前期工作,广泛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流动服务。 推进濮范台试验区建设。用活政策,凝聚合力,强力实施黄河滩区扶贫开发五年攻坚行动,在研究编制我市黄河滩区综合开发规划、加大建设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的同时,重点抓好滩区居民迁建。启动实施范县张庄乡、陈庄镇迁建试点工程,确保3月底前开工建设安置区,年底前建成安置区。四是加大滩区扶贫开发力度。年内修建滩区道路253公里,完成7.6万亩滩区土地整治,实施60个滩区行政村电网改造升级。以滩区土地流转为抓手,加快推进特色种养业规模化发展,力争新增特色种植4万亩,发展苗木花卉和经济林2.5万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场30座。围绕精品加工、生态旅游引进培育重大产业项目,配套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来料加工业,拓宽滩区群众致富渠道。
责任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