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向低碳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今,在河南省濮阳市,“制、储、运、用”氢能全产业发展链条正在加速形成。绿氢制造项目、氢燃料电池生产线……诸多项目为何选择落地濮阳?这里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进展如何?积累了哪些有益经验?近日,记者前往濮阳氢能源项目一线进行采访。
位于濮阳工业园区的中原油田绿氢制造项目,是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项目所在的大院曾是中原油田唯一一座炼油厂区,场地、设备被废弃多年,现如今已完成全面改造升级。
填补绿氢空白的示范项目为何选择濮阳?“想用氢能,先要制氢。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制备灰氢,伴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二氧化碳的捕捉、利用和封存等技术支撑,可使灰氢变‘蓝’;通过电解水制氢,且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才能制出无碳的绿氢。”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服务中心负责人梁建伟说。
“濮阳虽地处平原地区,但低风速风能资源丰富。”濮阳市发改委能源办主任贾伟介绍,在陆上风电装备安装的140米主流高度,濮阳年平均风速可达每秒5.9米以上,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可达每平方米218.7瓦,丰富的风能为绿氢制备创造了先决条件。
“濮阳为中原油田争取的增量配电网项目,也是绿氢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贾伟说,中原油田对原有电网进行优化升级,利用废弃厂房、井场建设风力、光伏等发电新场景,为绿氢项目提供了低成本清洁能源支撑。
“项目的用电成本降下来,我们生产的绿氢就有了一定的价格优势。”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服务中心氢能源研究项目部经理王海宁表示。
除此之外,濮阳还依托石油化工产业优势,先后培育了中原大化、远东科技等13家制氢企业,氢气年产能达23.6万吨,约占河南省产能的40%,其中,工业副产氢1.7万吨。目前,濮阳的氢能基本做到了能收尽收、能用尽用,满足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在氢气提纯、末端固碳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如今,濮阳正加快建设氢能供给基地,一方面,依托濮阳新型化工基地,推进迈奇化学新材料产业园、中氢能源实业氢气纯化综合利用等项目,扩大工业副产氢和蓝氢产能。另一方面,推进中原油田绿氢项目达产达效,积极开展富裕谷电制氢,试点开展生物质制氢,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规模。与此同时,发展多元化氢气运输方式,构建氢气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快建设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氢燃料电池是氢能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也是濮阳市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电堆被称为氢燃料电池的“心脏”,它所包含的质子交换膜、双极板是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技术核心、成本核心。据了解,中沁泰康科技能源集团(濮阳)有限公司与濮阳市华龙区正在联合打造氢能产业园项目,氢燃料电池正是该项目的重点方向之一。
该公司负责人刘志敏介绍,氢能产业园内50千瓦至12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均已通过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测试,并实现量产;18吨氢燃料电池洒水扫地车、70千瓦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在濮阳市城区投入使用。
“每加满一次氢,车辆最高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运行时只排放水,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濮阳市公交公司机务处处长岳喜彦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华龙区已形成特种车辆制造产业链。华龙区委书记丁国梁表示,“我们依托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厦门金龙、南京金龙等新能源车企加强合作,大力推动氢能整车生产”。
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濮阳的公交车、环卫车、特种车辆优先采购中沁泰康公司生产的氢能源车辆,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广阔市场。
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土壤。近年来,濮阳抓住政策红利和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加强顶层设计,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2021年11月,《濮阳市支持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正式发布。其中,对新建日加氢能力不低于500公斤的固定式加氢站,按建设实际投资(不含土地费用)的4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不少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推动濮阳氢能行业迅速发展。
“濮阳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很有吸引力,补贴力度很大。”PGO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周元说,这坚定了相关企业在濮阳长期发展的信心。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激发市场活力。濮阳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实现企业办事“零阻力”、政企沟通“零距离”、政策落实“零停滞”、损害企业“零容忍”,吸引了众多氢能企业的目光。
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濮阳)峰会成功举办,吸引了500余名外地客商参会,现场签约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293亿元。2022年,濮阳招引氢能全产业链相关企业(项目)20余家。
濮阳还成立了濮阳氢能产业联盟,30余家企业加入抱团发展;成立濮阳市中原油田氢能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企业高精尖人才创新主体作用;PGO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河南分院在濮落地揭牌;华龙区氢能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已入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9家;设立氢能产业发展基金,聘请国内外8位知名院士、专家担任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顾问,先后引进专家人才49人、科技高精尖人才403人,“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生态迅速形成……
如今,濮阳氢能产业发展生机勃勃,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氢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和行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并逐步向着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和高端化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濮阳日报 段利梅供稿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