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外媒看濮阳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深耕党建“小基地” 破解脱贫“大难题”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9-16 11:45:09   

初秋的红河州绿春县没有一丝寒意,层林尽染的大山间,太多不知名的山花依然淡雅相宜地装点着这座边陲小城。

在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群众正抓紧当前的有利时机再学一门技术,都指望着来年能使生活更上一层楼。他们,有的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记笔记,有的在田埂上动手实操,有围在蜂箱旁,听养蜂专家讲授经验……

大兴镇阿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批处很早就到基地学习过养殖技术。近来,听说基地又要办蜜蜂养殖培训,李批处第一个报名参加。走进基地,约2公顷的土地上,蔬菜大棚、生猪养殖场、茶叶修剪基地、鱼塘等有序布局。讲授养蜂技术的老师叫邹文军,有着30年的养蜂经验。“在取蜂蜜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将蜂巢全部割下来,一定要保留一部分……”手里提着蜂巢,邹文军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盘托出。

姜海军也是养蜂者之一。2016年前,他便跟岳父学养蜜蜂,但尽管养了20窝蜜蜂,可日子却也过得不好,姜海军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直到认识邹文军,学了新技术,同样的蜂,一年的产蜜量却翻了整整4倍。姜海军感激不已:“是邹文军带我走出了养蜂的困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姜海军的养蜂规模不断扩大,而他,已算得上半个老师,成为了贫困山乡新一批的“明白人”“带头人”,发挥着率先脱贫“排头兵”的模范作用。

刘梅作为实训基地第一届培训班的学员,不仅学会了养鸡技术,实现了致富,还被党组织吸收为党员,带领群众牵头成立福运来黄连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通过学习培训成功扭转生活局面的人不止李批处、姜海军、刘梅。绿春县实训基地已累计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3500余人,选育种植、养殖、加工等“土专家”“田秀才”2400余人,培养村组干部3000余人,培养致富能手800余人。

事实上,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这个基地早已成为群众摆脱贫困、自力更生的发家“摇篮”,无数次让经验的输出与脱贫的希望紧密相连,改变着贫困群众的生活,更培养起一支永远扎根基层的扶贫精干队伍,夯实着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成为全州各地“造血扶贫”的有力抓手。

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参训学员现场教学1(图片来源:绿春县委宣传部).JPG

搭建一块“素质脱贫”的培训平台

红河州贫困面大、程度深,南北发展不平衡,山区、坝区生活水平差距大,党员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普遍面临缺思路、缺技术、缺资金、缺销路“四缺”难题。

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是摆在大兴镇党委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也是摆在红河州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闯关题。

“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 “要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必须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的极端重要性,也体现出脱贫攻坚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要有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鲜明导向。

针对党员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普遍面临缺思路、缺技术、缺资金的难题,“绿春县找准的就是‘建强支部’与‘精准脱贫’的切入点。”回想起贫困群众曾经“靠在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无望情景,绿春县委组织部原部长何德林直言,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既能开展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训,又可构筑起提升脱贫素质能力的大舞台,还是孕育能人创业孵化器,不仅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农村发展创造了有效载体,而且培养起一批“种植专家”“养殖能手”“经营能人”。

事实胜于雄辩。紧扣党员群众实际需要,找准党建薄弱环节,以农村党员、村组干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为培训对象,着力推进以党性教育、技能学习、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切实为贫困地区党员干部群众解决缺思路、缺技术、缺资金、缺销路等问题,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有力促进群众脱贫。

2017年4月23日,红河州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州每个乡镇建成一个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至今,红河州在全州所有乡镇(街道)共建成135个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搭建好贫困农户“素质脱贫”培训平台。

绿春县大兴镇黑木耳现场教学(图片来源:绿春县委宣传部).jpg

打造一支永远扎根基层的队伍

随着基地定位的逐渐清晰,绿春县在选择学员时,突出重点从有发家致富和创业意愿或有公心、有培养潜力的农村党员群众、回乡青年、退伍军人等各类优秀人员之中遴选,经本人自愿申请报名、村组党支部推荐、村社党总支把关、乡镇党委资格审查、组织备案复核“五个程序”,确定培训学员名单,纳入培训学员信息库,才能成为培训对象。

他们中,有条件的创业致富能手,会被纳入县、乡两级定向委培大户名单,作为“明白人”“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纳为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

大兴镇阿倮那村小组党支部书记白秀珍就是从基地走出来的佼佼者。

参加基地培训前,下岗职工白秀珍已在致富路上磕磕碰碰摸索了10年,始终没有成功。“通过培训,新的产业大门就在我眼前敞开了。”全面掌握黄连鸡养殖技术的她凭着好学上进一步步成功,实现致富。后来,白秀珍创办岫臻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可以为上千户社员提供15万羽黄连鸡。站在自家的鸡舍旁,白秀珍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未来,我们合作社会在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

在石屏县,龙武镇依托乡镇党校和党员教育实训基地,整合了部分乡镇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培养出普理富等一批本土能人。普理富成为当地十里八乡苹果种植户的技术指导员、种苗供应商和苹果收购商,带领很多村民转向苹果种植,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如今,在红河广大农村,从实训基地里走出来的“明白人”“带头人”,组成了一支有想法、懂政策、技术精且生活在群众身边的本土队伍,他们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也是基地教员中的优势力量,成为一支永远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队伍,使得党在贫困地区的执政根基打得更牢固。

建设一个致力扶志扶智的基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扶志更要扶智。

与其他培训相比,绿春县大兴镇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实践教学。

而在全州各地,大大小小的基地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合理设置理论课、实训课、观摩课、见习课等课程,大力开展粮食、特色林果、蔬菜种植和特色水产、畜禽养殖等技能培训,将专家教授请到田间地头授课,使学员现场听讲授、田间学技术,将学员的需求带到课堂,将课堂内容反哺于实践生产,提高致富技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动力,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智”,做到了扶贫与扶志、治贫与治愚的相结合、相促进,实现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

“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自己再不努力的话,怕是要不成!”通过在当地实训基地里学习,金平县沙依坡乡黄牛克村贫困群众刘树清改掉了过去好吃懒做的坏习惯,通过发展香蕉种植、销售和收购等实现脱贫,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现在,各地的实训基地不仅成为了离群众最近的学校,而且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脱贫攻坚的主心骨。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加入实训基地,被培养成了带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白人”“带头人”之后,又发挥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带领着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经过几年探索,近年来,各地创建的教育实训基地还按照“学员点菜+组织配菜+基地上菜”的“菜单式”教学模式,制定“必修课+选修课”培训课程。“必修课”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等内容进行集中式教学,“选修课”则结合学员技能培训需求进行小班制教学。

不仅如此,各地还纷纷探索出“党组织+教育基地+孵化园+领头雁+贫困户”等模式,实现带活组织、带强队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2017年以来,全州各县市利用实训基地共开展脱贫攻坚政策等专题培训班1270期,累计培训乡镇干部、农村党员、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等9.8万人次。目前,累计在教育实训基地建立种植示范区217个、养殖示范区132个、综合种养示范区50个,农家乐餐饮示范区20个。

绿春县大兴镇培训电焊工(吴俊鑫 摄).jpg

创下一项党建脱贫“双推进”的工作模式

通过探索,红河州找到了党建和脱贫的契合之处,达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党建与脱贫“双推进”的良性循环模式。

从绿春县到全州,各地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一直遵循“需什么就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紧扣技能培训、实践操作,选聘党建专家、科研教授、乡土人才、致富能人、创业能手作为固定教员,采取封闭教学、现场模拟、就地实践等方式,通过乡级培训基地和村级培训点,分批次对全州10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0%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60%的农村党员进行至少2门以上实用技术培训,逐年提升参训人员脱贫致富或帮富带富的能力本领。

在建水县李浩寨乡里长营村“紫陶扶贫工厂”实训基地,年青、聪慧的梁曼正在专注地雕刻着一件紫陶作品。在她灵巧的双手中,一朵牡丹花的浮雕逐渐成形、栩栩如生。“紫陶扶贫工厂一开厂,我就在这里学做紫陶,之后又到县城跟老师边学边干。学了浮雕技艺后,我的收入也从刚开始的每月20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四五千元……”

“只有旗帜鲜明地突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脱贫攻坚才有主心骨。”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曾表示,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才能保证党员干部群众思想不动摇,党建脱贫“双推进”方向不跑偏。

如今,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的有益探索,正在广袤红河大地释放出强有力的推动效应,促进无数群众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