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新风徐徐。
红河州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指示精神,不断唤起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拔除穷根”的斗志决心,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个个“精神脱贫”的生动故事。
酒鬼“二麻麻”立志“小康”当组长
刚从地里收完一车“铁头白”的何金文累得满头大汗,豆大的汗珠顺着他那晒得黝黑的脸庞一颗颗滴落。再次见他,神清气爽,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干劲。他说:“自从把酒戒了,生活也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转身拍了拍车上的“铁头白”,何金文语气坚定地说:“今年,收成很不错。”
眼前的何金文活脱脱一名懂技术、有底气的致富带头人。
然而,以前的何金文可不是这个样子的。满身酒气,成天慵懒散漫,在石屏县牛街镇箐脚村,酗酒成性的他是村里出了名的“酒鬼”。因为喝酒,常常耽误自家生产生活不说,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显得萎靡不振,村民们也因此都叫他“二麻麻”。
为了让他戒酒,牛街镇的干部可没少操心。三番五次派人到何金文家,教育引导他革除喝酒陋习,积极发展生产。开始时,何金文并不以为然,直到发现周围群众都在政府的带领下日子逐渐殷实,何金文才意识到自家日子不好过都是自己酗酒造成的。从那时起,他痛下决心,一定要把酒戒了。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戒酒后的何金文,把心思都用在发展生产、发家致富上,一心投入生产发展,依靠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先后发展起烤烟、白菜、万寿菊等种植业。“几年前找他,在酒桌上一找一个准。现在找他,都得打电话‘预约’,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干农活呢。”说起何金文,村民的语气间透露着一种无形的变化,也饱含着对他的赞许。如今,何金文不仅率先脱了贫,当上了村民小组长,还成了家家户户学习的榜样。
“陋习一除,观念一变,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现在的何金文信心满满,“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我还得继续使劲。”
“懒汉”大哥末位反超先脱贫
在红河州绿春县骑马坝乡哈育村,40来岁的李建明也是变形成功的主角之一。
“等打扫完房前屋后的卫生,我过会儿要去菜地浇浇水,还要去水田里看一看……”看着李建明忙前忙后的身影,对比过去形神枯槁、胡子拉碴的模样,他就像换了个人。
在哈育村,过去的李建明好吃懒做,不仅懒于打理家里的产业,疏于照顾古稀的父母,还靠着父母卖茶叶的收入和养老金过日子。家里的承包地也由水田变成旱地,再变成荒地。相反,村里若有人家操办红白事,混吃混喝的李建明倒从不缺席。不劳动,也无房的李建明懒得出名,当然也穷得出名。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李建明上了重点户名单。村干部三天两头到他家,鼓励他建房,鼓励他发展生产。然而,懒惰成性的他却和村干部玩起“躲猫猫”,心生反感,一度认为村干部是为了完成建房任务才不肯放过他。让他没想到的是,怀揣真心的村干部并没有放弃,反而积极帮他张罗,亲戚朋友们也主动帮他建房。“再得过且过,我就对不起他们。”深受感动的李建明羞愧不已,从此动了起来,主动改掉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在家里养起鸡、养起牛,还种了一大片蔬菜,自家的水田也打理得漂漂亮亮。后来,他还被村里聘用为生态护林员,生活渐渐变得充实。
2019年,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贫情分析和公开评议中,李建明在村里第一个主动提出脱贫要求。“不懒,才能过好日子,才能活出个人样。”如今,李建明成了当地积极主动脱贫的典型模范。
治贫治愚除穷根,“精神脱贫”生动力
俗话说,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
事实也证明,陋习不除,脱贫无望。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激发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必须踢走陈规陋习的“绊脚石”,实现精神层面的脱贫,才能从根本上拔除致贫穷根。
在红河州不少地方,贫困与陋习也是相生相伴的,好吃懒做、酗酒赌博、宴请盛行、村庄脏乱等陋习及“等靠要”思想也在群众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为从根本上革除陈规陋习,打破贫困群众“庸懒散”“等靠要”的思想桎梏,红河州提出了“革除陋习脱贫一批”的工作目标,始终把革除陈规陋习、扶贫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认真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五好”创建活动。
“要让革除陋习、移风易俗、勤俭持家的观念深入人心,真正起到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州委书记姚国华也曾明确要求,要把革除陋习脱贫一批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推进。几年过去,全州建成近800个宣传阵地,200余个宣讲团累计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6000余场次;各级妇联组建起11000多支巾帼志愿服务队手把手教会群众收家治家;全州打造的600余个动力小站(爱心超市、荣誉超市)和村史室(墙),近300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成了传播党的思想理论、培育文明乡风的前沿阵地;全州上下还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村规民约7400余个,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村民议事会3000余个……丰富的载体,形成了监督、教育、帮扶、鼓励等多管齐下的治贫治愚机制,各地从文化活动、示范引领、政策宣传、倡导新风正气等多方面精准发力,以思想道德润心,以精神文化铸魂,引导群众逐步树立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
如今,在红河各地贫困山乡扬起的阵阵新风,促使着像何金文、李建明一样的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脑子转起来、身子动起来,一步步实现着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凝聚起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内生动力。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