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丰川的藤艺厂子,代表着京津冀家具产业的承接转移到清丰县
人民网郑州6月27日电(程明辉、时岩、侯琳琳)精瘦的四川汉子罗丰川站在厂房里,丝毫看不出来是个大老板。“占地16亩,投资1000多万,做藤艺家具,全国规模能跟我比的不多。今天我想夸夸咱清丰县的草帽突击队、马扎工作法。”罗丰川说。
罗丰川老家在四川达州,14岁外出打工,偶然学会了藤椅制作,开始做生意后一发不可收。十年前,罗丰川在北京香河家具市场逐渐闯出名头,他制作的藤艺家具,在东北、西北、江浙一带销量遥遥领先。2016年底,香河家具市场受环保政策影响,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罗丰川也不例外。考察了一个多月,罗丰川最终把眼光投向了从来没听说过的濮阳清丰县。
“考察那天把我镇住了!县委书记、县长坐在马扎上,马扎放在工地上,20几个人围成一圈,话不多,说得很快,当时就解决问题。”罗丰川谈起当时的情形滔滔不绝,“以前我连县委书记都没见过,到这里之后感觉领导跟我们没啥区别。另外,感觉他们根本不像开会,像是我们一个公司的人在商量咋办。”
清丰县人社局副局长于占标是罗丰川的“首席服务官”,近一年来他的马扎没少往这个工地放。去年6月份他领到自己专属的草帽、马扎,去年冬天领到了一身军大衣,“当时觉得这些东西根本没必要,最多是走走过场,但没想到起了大作用,改变了我对工作的认识。”
去年12月份,天气变冷,罗丰川已经批过的厂房在建设时排水不畅,于占标裹着军大衣实地查看,跑了几圈,才找到是地势太低的问题。第二天一早“草帽会”上,县委书记冯向军、县长刘兵坐在马扎上当即“拍板”,马上解决了厂房的奠基问题。藤艺家具厂工程从施工到交付使用,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再一次刷新了“清丰速度”。
“不是戴草帽、坐马扎才把工作做好的,而是换了一种工作态度。工作,我们越来越觉得应该要到现场去,不废话,不拖沓,尽快把事情解决掉,往前走。”清丰县产业集聚区主任刘建峰说,带马扎坐工地,说工作、做工作基本没超过一个小时的,早上7点30分前到工地,解决了问题后很多时候还能跟上8点上班。
“坐会议室吹着空调、泡着茶,开会经常一两个小时,还经常当场做不了决断。搬上马扎哪里有问题就去哪里,说完事儿拎起来就去办,效率自然就高。”清丰县发改委工作人员王仁凯说。
“草帽突击队会议开得平易近人,气氛轻松但不随意。我想在职工宿舍后面开个小门,这种事儿领导一般不会关注解决,但在草帽会上我就可以说,说了马上就得到解决。这个形式确实亲民。”清丰福金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和昆说。他还是清丰县江西商会的会长,感觉发展环境好,他主动拉来同乡家具商30多家。
“未来,清丰县将成为承接京津冀家具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清丰县全体党员干部将继续发扬草帽突击队作用、马扎工作法精神,挤压干部工作作风不实问题的生存空间,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清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岳春青说。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