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大学宋歆雨、孟中天、白家豪等学子组成调研组深入台前县,聚焦当地羽绒产业新质生产力应用与效率提升进行调研。作为全国重要的羽绒加工基地,台前县以智能、绿色技术推动产业升级,调研组旨在探寻其赋能路径,为传统产业转型提供借鉴。
在鹏达羽绒智能分绒车间,调研组见证了从“人工挑绒”到“秒级分选”的变革。企业自主研发的复合式羽绒分毛机搭载AI视觉识别系统,1秒内可精准检测绒朵大小与杂质含量,气流分级技术实现90%以上纯度高端羽绒生产。中威新塘借助物联网构建“黄金六小时”极速供应链,将山东原料运输时间压缩至6小时内,配合智能仓储实现“早宰杀、下午分绒”;其亚洲单体最大现代化双机水洗生产线仅需3人操作,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300%。数字孪生技术成产业升级“超级大脑”。受波司登(哈尔滨)工厂启发,台前县多家企业引入工业互联网GiMS系统,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某企业中控大屏上,127项生产指标动态更新,系统自动优化生产节奏,订单响应速度提升30%,库存周转率提高40%。新质生产力的生态价值不断凸显。当地企业革新羽绒清洗、烘干工艺,引入环保洗涤剂与节能设备,减少污水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同时,提升羽绒蓬松度与保暖性,增加产品溢价空间。
调研中,调研组与10余家企业负责人座谈,梳理转型痛点并探索解法。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顾虑,调研组建议从数字化管理系统切入降门槛;面对技术对接难题,计划推动建立“高校实验室-企业适配中心”;针对高端人才短缺,提出“候鸟式”人才机制。
通过调研,调研组总结出传统产业转型的“三螺旋模型”:技术驱动层靠智能设备、数字技术提效,要素重构层优化劳动力、数据等配置,生态协同层构建“政产学研用”创新网络。此次调研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研究搭起桥梁,台前县正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跨越,其经验将为更多传统产业转型提供参考。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