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2025年第二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通报》,清丰县“蘑菇点灯”农文旅融合案例成功入选。
清丰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坚持改革破题、产业筑基,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以“蘑菇IP”为主题的农旅融合·产村一体示范项目——“青来计划·蘑菇点灯”,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项目建成运营以来,接待游客50万人次,带动综合收入8000万元,被央视专题报道、带动全网曝光3亿次。
改革破题,构建协同推进新机制。清丰县坚持以改革思维破发展壁垒,通过机制创新整合资源、汇聚合力,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立足市域副中心定位,主动融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规划,以G342国道为轴,整合马庄桥镇等南部乡镇资源,串珠成链,打造“蘑菇点灯”等37个特色农旅项目,建设29公里南部乡村富民产业带,涉及6个乡镇36个行政村,形成“一乡镇一特色、功能互补、产城融合、全域联动”的发展新格局。强化统筹协调,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双挂帅”的农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打破部门壁垒,组建建设、接待、招商等5个专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流程优化服务保障,“蘑菇点灯”项目从签约到运营仅耗时260天,跑出农旅融合“加速度”。突破传统融资模式,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集体参与”的共富机制,政府、企业、村集体三方按比例出资,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模式。“蘑菇点灯”项目由马庄桥镇政府与中青旅按2∶1比例联合投资,由中青博纳专业化运营6年,村集体按出资额6%享受稳定分红,实现“政府优环境、企业强运营、集体增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利益共同体。
产业筑基,激活三产融合新动能。清丰县聚焦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以工业化思维强一产,以创新驱动优二产,以文旅融合活三产,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依托马庄桥镇国家(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合产业园和省级产业强镇建设资金,实施赵家村茶树菇生产基地升级工程,建成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茶树菇生产基地。深化产销对接,借助电商平台对接京东等100余家采购商,构建“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网络,拓宽清丰食用菌市场覆盖面。创新“工厂制棒链+农户出菇链+平台研发链+企业加工链”“四链融合”模式,依托17家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及10个国家级、省级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食用菌从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跃升。深挖“蘑菇+”文旅价值,围绕“食、住、游、购、娱”场景,打造蘑菇故事汇、烟火夜市、主题民宿等18个特色消费业态,融入非遗手工艺、农耕体验等文化元素,构建“蘑菇点灯”农旅IP矩阵,实现“一朵菇”带活区域经济、撬动全域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刘路伟 实习生 肖怡然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