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市工商局作为全市商事登记领域“一次办妥”改革牵头单位,立足“惠企便民,提速增效”,全力推进“一次办妥”改革,持续降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性成本。
明确任务,解决“干什么”问题。对改革事项深度梳理,全市工商系统“一次办妥”事项由改革前的6项增加至66项,涵盖全市市场主体所有工商业务。再造服务流程,实行工商业务“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网归集、一档管理”,改“一审一核”为“审核合一”。创新登记模式,向县(分)局下放企业冠市名称核准权和注册登记管辖权,登记窗口受理与全程电子化登记双轨道并进,市场主体和工商工作人员“零见面”即可办理全部工商业务。
厘清责任,解决“谁来干”问题。全市工商系统“一次办妥”改革坚持“谁统筹、谁分管、谁具体负责”,自上而下全面铺开。11个县(分)局同步实施、整体跟进;基层工商所及各代办点步调一致、协同联动;市场主体对接配合、主动参与、分享红利。改革实施以来,工商业务“一次办妥”4522件,营业执照当日发放率在90%以上,较改革前提高17个百分点。
加强培训,解决“怎么干”问题。印制改革办事指南11.5万份,在省政府网站、市政府网站、《濮阳日报》、《中原石油报》等全文刊登《濮阳市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政策解读》。集中培训系统注册登记骨干、银行营业执照代办点负责人、产业集聚区业务负责人1500余人次。电子营业执照从起步推广到全面铺开,普及率提升4倍以上,形成了“工商人员业务主导,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公众积极融入”的浓厚改革氛围。
突破瓶颈,解决“高效干”问题。先后投入“一次办妥”宣传、办公经费40余万元,协调银行资金500余万元购置营业执照自助服务终端,调配、充实登记窗口业务骨干、大学生公益岗60余人,为改革提供人力、财力和网络技术支撑。坚持问题导向,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将“一次办妥”改革成效量化考核标准,督查并通报绩效情况,确保改革顺利开展、高效推进。
规范制度,解决“长远干”问题。紧盯改革关键环节,立足简单、高效、优服,边推进、边完善,制订《全市商事登记领域“一次办妥”改革实施方案》《全市工商系统商事登记领域“一次办妥”窗口服务规范》,修订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规章制度,保证“一次办妥”改革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全力推进商事登记领域“一次办妥”改革。(冯向忠)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