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1424亿元,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16亿元,为调整预算后的10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6.98亿元,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1523.26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9.52亿元,增长1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0元,增长8.5%。赶超发展步履坚实。
(一)工业经济量质双升。龙润甲醇制丙烯等41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产业支撑。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51.1亿元,增长1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91.3%。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8.7%,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90.1%。
(二)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40家,总数达到1260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32.5%,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三)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农田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9万亩;新建高标准粮田36万亩,粮食总产达到52.5亿斤。
(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加快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强化教育牵动,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95%。
(五)发展优势逐步彰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功获批,台前县光伏扶贫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复。晋豫鲁铁路濮阳站开通客运,郑濮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范台梁高速开工建设,新建改造干线公路115公里、农村公路618公里。
(六)重点改革推向纵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改革总体方案和降成本、去库存、去杠杆等专项方案相继出台,全年为企业减负11.8亿元,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保持在合理区间。
(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成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省创新型龙头企业5家、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企业5家。
(八)开放招商取得突破。引进了京津冀家居产业集群和德力西电气、森源重工等龙头企业,东方雨虹涂料产业园等304个超亿元项目相继开工。利用省外资金209.9亿元、境外资金6.33亿美元,分别增长8%、10%。
(九)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市静脉产业园加快规划建设。开发区、南乐县产业集聚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扎实推进。
(十)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全市民生支出172.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
二、2017年发展主要目标和省市重点项目安排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省市重点项目安排
计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69个,年度计划投资1012.7亿
工业方面。计划实施105个项目,年内投资315.5亿元。开工建设中原大化气化岛等57个项目,加快建设富士康正一特殊材料产业园等46个项目,积极推进盈创科技建筑3D打印等52个项目。
服务业方面。计划实施58个重点项目,年内投资150.2亿元。开工建设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29个项目,加快建设大数据智慧生态园等28个项目,积极推进绿地城市综合体前期工作。建成投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水上文化旅游等11个项目。
农田水利方面。计划实施33个重点项目,年内投资92.7亿元。开工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等21个项目,加快建设台前引黄调蓄生态工程等12个项目。建成市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等10个项目。
城市建设方面。计划实施67个重点项目,年内投资202.1亿元。开工建设市城乡一体化市政道路群等44个项目,继续建设市城区生态水系综合治理截污治污工程等23个项目。建成长庆路地下综合管廊等14个项目。
交通能源方面。计划实施48个重点项目,年内投资183.8亿元。开工建设G106市城区段改造等27个项目,加快建设郑濮济高铁濮阳段等16个项目,积极推进濮阳至阳新高速等5个项目前期工作。建成G341濮阳段升级改造等14个项目。
社会民生方面。计划实施58个重点项目,年内投资68.4亿元。开工建设濮阳高端医养中心等39个项目,加快建设市公共停车场等18个项目,积极推进综合性高端医疗中心前期工作。建成市委党校新校区等5个项目。
三、2017年重点工作
(一)坚持双向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供给侧:认真落实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专项方案,推动“三去一降一补”。需求侧:扩大有效投资,强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和省“5818”项目建设,争取拟建项目尽快启动、新建项目尽快开工、续建项目加快建设,早日投产达效。
(二)着眼提质增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三)汇聚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主体。构筑创新载体。突出智力引进。强化人才支撑。
(四)强化基础支撑,厚植赶超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现代交通体系。强化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新型化工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加快建设服务业“两区”。谋划建设高铁商务区。
(五)坚持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抓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做大中心城市。完善县城城市功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六)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实施国企改革攻坚行动。申报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城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七)强化开放带动,构建合作发展大格局。实施精准招商。完善开放平台。强化区域合作。推动油地共赢发展。
(八)注重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濮阳。建设生态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
(九)坚持精准施策,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实施转移脱贫工程。实施滩区居民搬迁工程。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低保兜底工程。实施医疗救助工程。创新金融扶贫。
(十)致力为民惠民,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