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自今年年初我市开展“惠企政策进千企”活动以来,通过一系列务实措施,使企业真正享受了实惠。据市工信委统计,截至11月25日,我市共为494家企业发放贷款39.32亿元、为14家企业发放“助保贷”4630万元,促进全市403家民营企业与国内338家高校合作项目526项,为企业提供用工3800余人。
深化银企对接求实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服务形式,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共举办金融服务专场对接活动13场,对接企业1068家,发放贷款494家,发放金额39.32亿元。充分发挥“助保贷”和过桥资金作用,为14家企业发放“助保贷”4630万元,为企业节省抵押物2315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抵押物、信用不足的贷款瓶颈问题;为31家企业提供过桥周转资金46次2.5亿元,解决续贷3.5亿元,为企业节省倒贷成本约760万元,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确保企业实现正常生产经营。
深化产销合作求实效。分两次赴天津滨海新区开展产业合作交流,成功举办河南濮阳产业合作交流推介会、战略合作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我市分别与85家企业对接洽谈,集中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121亿元。举办豫北化工新材料暨光电新产品展览会、中国?濮阳绿色能源发展论坛、首届中国?台前汽车零部件博览会、2016濮阳家博会等专题对接会议和展览展销活动,推介濮阳本地的企业和产品。组织我市中原特车、中原总机、贝英数控等企业赴德国、瑞士、意大利开展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先后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交流560余家次,分别与中海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韩一电机等8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先后邀请德力西集团、中国涂料协会、东明石化、东方雨虹、重庆力帆集团等50余家企业参加各种对接洽谈活动。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电商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开展不同形式的产销对接和交流活动。11月7日,我市组团参加2016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173.46亿元。
深化政产学研用求实效。积极搭建各种合作平台,组织中小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6月份以来,我市新增13家民营企业与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协议,合作项目16项。截至目前,我市共有403家民营企业与国内338家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合作项目526项。向全市中小企业发布、展示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成果56个,并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征集技术需求,共有697家企业上报技术需求项目120项。与中科院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对接,为中原油田与该院牵线对接油田管网无人机自动巡查项目,目前中原特车已成功研发无人机并举行下线仪式。
深化人才用工求实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用工需求调查,针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利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与产业集聚区岗位对接等活动,共为企业解决用工3800余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对企业家进行培训,市工信委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9期共培训企业家450人次。强化企业专业性培训,利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开展税务、营销、风险控制等各类专业培训活动23次,培训人员2600余人次。(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段延兵 李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