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明明胜诉了,却拿不到一分钱赔偿;明知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但对方就是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有效治理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的“老赖”,我市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执行改革推进力度,确保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记者自7月6日召开的全市法院解决执行难暨执行改革推进会上获得的信息。
法院拿“老赖”没辙、“老赖”逍遥自在,法院执行难不仅申请执行人会寒心,法院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也无法维护。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今年4月份以来,我市法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重拳出击宣战执行难”专项活动。截至目前,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6215件,较去年同期上升58.83%;查询、查封、冻结、划拨被执行人财产2.1448万次;通过网上平台公开拍卖被执行人财产149宗295次,减交价款2817万元;拘留195人、罚款30人,向公安机关移送追究拒执罪类案件69件。
在此基础上,我市不断强化执行工作统一管理。自7月6日起,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五县一区人民法院设立6个执行分局,对执行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和统一协调,最大限度地提高执行质效。不断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被执行人财产网络查控系统。
强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市法院系统加强与公安、税务、工商、交通运输等相关执行联动部门的沟通协调,共享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对被执行人及时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对特殊主体的被执行人实行任职限制,获得荣誉称号的实行一票否决。具体来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公职人员为被执行人的,不得评优评先、不得提拔重用,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其履行法律义务情况与任职奖惩挂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要及时向同级人大和政协报告情况,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可根据情况向人大、政协提出司法建议。
建立典型案例通报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对违法干预司法机关正常司法活动的,人民法院要逐案逐人登记,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依规进行查究,党委政法委要选择典型案例予以通报。建立“老赖”黑名单曝光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依法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此外,我市将适当增加执行力量,缓解人民法院执行力量不足的问题;市、县(区)财政部门将不断加大执行经费的保障力度,确保全市按期完成解决执行难的目标任务。(记者 段利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