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治理大气污染党政齐抓共管
———副市长徐慧前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答记者问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6-05 08:22:56   

蓝天白云、清新空气是广大民众的期盼,也是政府的施政要点。濮阳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如何,构成濮阳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有哪些,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贯彻落实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带着市民关心的问题,6月3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副市长徐慧前。

记者:您好!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如何?

徐慧前:截至5月31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共监测152天,优良天气达标天数68天,优良率44.8%,全省排名第10;PM2.5平均浓度76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6%,全省排名第4;PM10平均浓度173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9.3%,全省排名第16。可以说,我市空气质量的状况与省定目标、与群众期待的差距还很大,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记者:我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徐慧前:我市大气污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和餐饮油烟以及秸秆、垃圾露天焚烧等污染。今年春季以来,我市干旱少雨,扬尘污染较重。由于我市地处黄河故道、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也受到周边地区污染物远距离输送影响。

记者:关于防治大气污染,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徐慧前:今年,主要以削减燃煤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遏制扬尘污染为重点工作,着力推进控煤、控尘、控车、控油、控烧等“五控”措施的落实。近期,重点针对工业企业堆场、建筑工地、拆迁工程和道路扬尘以及露天烧烤等扬尘污染源进行了整治。健全完善了我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市长赵瑞东任总召集人,推动各县区、各部门配合联动,协调解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市政府研究出台了《濮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奖罚暂行办法》,对县区PM10浓度实行每周一排名,每月考核奖罚,排名情况和奖罚结果都在《濮阳日报》、濮阳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市属主要媒体进行公布。

记者:您提到现在每月对县区PM10浓度有一个奖罚制度,这个制度具体是怎样实行的?

徐慧前:《濮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奖罚暂行办法》规定,市政府每月根据各县区辖区内的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每周一排名一公布,每月计算出各县区考核月的PM10月均浓度值,凡PM10月均浓度高于省政府下达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值(2016年为111微克/立方米)的县区,每增加1微克/立方米,财政扣款1万元;对于PM10月均浓度低于省政府下达的改善目标值的县区,财政予以奖励。由市财政局直接对县区进行财政奖励或扣款。连续两周排名倒数第一的县区,其党委(党工委)书记要面对媒体向市民公开说明情况。4月份按照规定进行了扣款。

记者:实施这些举措,成效如何?

徐慧前:近期,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积极工作,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绩。5月1日至31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共监测31天,优良天气达标天数26天,优良率83.9%,全省排名第6;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9.3%,全省排名第1;PM10平均浓度降至101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7%,全省排名第13。

记者: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后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市如何进行落实?

徐慧前:这部法律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抓住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这条主线。在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具体的制度措施,对各级政府、各有关政府部门、各排污企(事)业单位等,都规定了许多新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为切实做好新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贯彻落实,我市相继举办了全市新大气法解读与环境执法培训班、环境保护专题讲座,分别邀请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曹晓凡副教授及原国家环保部应急办正厅级巡视员、研究员张志敏司长,对全市环保系统、市环委会成员单位、重点涉气企业、国控省控企业及中原油田等1300余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反响热烈,效果很好。

我市将以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为契机,落实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和网格化监管职责,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强化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协作,推动环保守法成为新常态。同时,要求各排污单位完善提高工艺、技术、装备、节能环保等措施,在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表率。

记者: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一步,我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还有哪些打算?

徐慧前: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工作原则,以更大的决心、更硬的措施,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持续传导压力,坚持问题导向,把落实整改问题贯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始终。二是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实施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建立“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环境监管网格,建立“定责、履责、问责”的环境监管网格责任体系,出现问题追究责任主体和相应网格责任人的责任。三是实行市委常委联系县区和中原油田环保工作制度,由市委常委亲自指导督促环保工作,确保我市“蓝天工程”和“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等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四是突出工作重点,抓紧抓实燃煤污染防治,工业堆场、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整治,机动车尾气治理,餐饮油烟治理,秸秆、垃圾禁烧等重点工作,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明显实效,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清新、清净的空气。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