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为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塑造城市良好形象,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深入开展,推动形成“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良好社会风尚,4月初,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挥部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五进”活动。
“十不准”即不随地吐痰,不乱仍烟头;不乱摆摊点,不噪声扰民;不乱穿马路,不乱闯红灯;不踩踏草坪,不破坏公物;不乱贴乱画,不乱倒垃圾。“五进”即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
“进机关”即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党政机关和全体公职人员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践行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要主动劝阻和制止他人的不文明行为。“进学校”即各学校要推进文明行为、文明礼仪进课堂,运用倡议、宣誓、反思、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利用国旗下演讲、黑板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阵地,全方位进行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等文明礼仪教育。深入推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学生”创评活动,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进社区”即各街道、社区要组织引导辖区居民自觉践行“十不准”。开展“文明在细节”行为养成教育活动,实施以“文明行路、文明就餐、文明观演、文明购物”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秩序整顿行动。组织居民自编自演以“十不准”为主题的文艺节目,设置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宣传栏等,把“十不准”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进企业”即各企业要利用板报、宣传栏、宣传单、电子屏幕、流动字幕等多种形式宣传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围绕创先争优工作目标,以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建为抓手,着力解决生产流通企业欺诈经营、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差、执法部门不文明从业等问题。“进农村”即各县(区)要扎实推进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进农村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小广场等设施资源,利用各类现有文艺人才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营造人人参与文明建设的氛围。
为确保“十不准”“五进”活动取得实效,我市将不断加大媒体、社会和文艺宣传教育力度,设立曝光台,对乱穿马路、翻越护栏或随地吐痰、扔果皮纸屑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开展戏剧、小品、相声等优秀节目巡演,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突出活动引导,开展“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活动、志愿者文明劝导活动、文明系列评选活动等,在全市倡树“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良好社会风尚。实施严管重罚,市有关部门将重点针对“行人横穿马路、乱闯红灯,车辆乱停乱放、车窗抛物,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公共场所吸烟”等不文明行为,在文明执法的基础上加大处罚力度;对出租车、公职人员的不文明行为坚持每周在市内媒体上集中曝光一次。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