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2016“大美濮阳”乡村游系列新闻发布会首站在南乐县召开。初春时节,各类瓜果采摘园、花卉蔬菜园等景色宜人、游人如织。花香四溢、生机盎然的美丽季节,是出游踏青赏花、体验自然的大好时光。“大美濮阳”乡村游新闻发布会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走出家门、畅游家乡,拉开了“濮阳人游濮阳”活动的序幕,奏响了“大美濮阳”乡村游美丽乐章。
乡村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上古文化、仓颉文化、姓氏文化、春秋文化、龙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厚重的历史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黄河流经濮范台三个县,河面宽阔、水流静谧、景观独特,有亚洲最大的渠村黄河分洪闸,蔚为壮观,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我市又地处黄河故道,这里土地平整、土质肥沃,是全国优质粮食种植基地。在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激励下,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高涨,目前全市已流转土地50多万亩,为发展乡村旅游打破了土地制约。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首在我市,濮阳段长84公里,流经15个乡镇办的100个村庄,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全市县乡道路不断提升,交通条件日益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越来越紧密,畅通的新106国道、濮范台快速通道、濮渠路等,为全市居民畅游濮阳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条件。
乡村旅游发展春潮涌动
近年来,我市依托黄河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成绩。黄河乡村旅游点星罗棋布,濮范台沿黄三县依托黄河资源积极发展黄河观光、湿地、垂钓、种养、餐饮等项目,成效明显。濮渠路休闲农业观光带集聚发展,6个乡镇数十个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带,形成农副产品销售和游客接待两旺的局面。黄河故道乡村旅游大气呈现,清丰阳子生态公园和南乐黄河故道生态公园成为豫北地区的生态屏障,被誉为黄河故道上的“绿色长城”,已建成国家生态公园。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乡村旅游蓄势待发,以特色莲藕种植为主题的专项旅游规划通过了中期专家论证。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乡村旅游点180多个,涉及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生态休闲、瓜果采摘等几大类。其中,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2个,全国金牌农家乐12家;全省特色旅游村4个,全省乡村旅游示范休闲农庄2个,已申报省级特色旅游景观村镇5个。
六大乡村旅游带呼之欲出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六大乡村旅游带,“十三五”时期将重点进行打造。一是黄河沿线乡村旅游带。濮阳县梨园汇源牧场、陈庄中原荷花园、毛楼黄河游览区等,形成黄河沿岸亮丽风景。二是濮渠路乡村旅游带。庆祖镇西辛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千亩郊野公园、五星乡昌泰甜瓜园、海通乡文信荷花园等项目,形成生态农业观光长廊。三是黄河故道乡村旅游带。清丰阳子生态公园、阳邵绿海圆梦农业观光园、大屯万相红梨现代农业示范园、南乐黄河故道生态公园、张果屯镇草莓采摘园等已形成规模效应。四是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乡村旅游带。工程沿线新习镇谢台臣故居、佛圣寺,王助镇的韩愈祠、胡村乡的冀鲁豫边区党委纪念地等,为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长廊增添了文化内涵。五是新106国道乡村旅游带。高堡乡龙都瑞祥现代农业示范园、晨希现代都市农业园等项目集采摘观光于一体,深受市民和游客欢迎。六是濮范台快速路乡村旅游带。华龙区丰硕农业观光园、范县天宜嘉现代农业园等项目,奠定了乡村旅游集聚发展的良好基础。乡村旅游与文明旅游相伴共生。
发展乡村旅游是中央和省委、市委作出的一项带有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促进农民就业、脱贫,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发展乡村旅游,全市人民要以文明村民、文明游客的标准要求自己,从一举一动开始,移风易俗,革除陋习,遵守公德,倡导文明,养成文明健康的出游习惯,自觉提高环境卫生意识,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旅游增光添彩,争当“大美濮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发展乡村旅游,重在全民参与,贵在彰显特色,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闻得到炊烟”的和谐魅力乡村,不断掀起“大美濮阳”建设的新高潮!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