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时政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智力扶贫:扶贫先扶智“输血”更“造血”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5-10-22 06:29:40   
      濮阳网讯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近年来,我市以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手段,以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为目的,大胆探索尝试,开展富有特色的智力扶贫活动,使贫困地区人口文化水平、就业和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我市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扶贫工作思路,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春蕾行动”等培训资源,常态化实施文化知识扶贫、职业教育扶贫、劳务输出扶贫、实用技能扶贫等项目,做到“输血”“造血”双管齐下,以“造血”为主,着力提升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就业创业能力,做到技术培训到户、补贴政策到户、就业脱贫到户、提高能力到户。
 
      智力扶贫在技术培训上得以集中体现。濮阳县通过发放跟踪服务卡,在卡上注明扶贫办、培训基地和培训教师的联系方式,方便学员技术咨询,为他们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范县实行“先走出去、再请进来”的办法培训,先后多次组织贫困农民到浚县、滑县和山东莘县、肥城、东平参观学习西瓜、蔬菜、樱桃种植和水产养殖等技术,把这些外地专家请到范县亲自授课。台前县发挥种植、养殖协会作用,以协会会员为培训对象,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清丰县、开发区安排培训基地专家根据农时节点定期到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可喜的是,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后,贫困地区党员群众冲破传统保守思想的束缚,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极大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濮阳县王称堌镇宋集村贫困群众参观学习后,发展种植双孢菇,先后建成30多座大棚,年增收240余万元。范县陆集乡石王野村、张斗还村,分别建立18个食用菌大棚和30个葡萄、香瓜大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市已形成“三力家政服务”“吴越美容美发”等多个扶贫培训品牌。三力职业培训学校对“4050”贫困妇女进行家政服务培训,毕业学员被输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年收入人均10万元左右。吴越职业培训学校有20%的毕业学员开店当老板。
 
      在教育培训中,贫困学生始终是绕不开的特殊群体。可以说,每名贫困学生的背后都是一个贫困家庭。斩断穷根的根本出路在于帮助贫困学生成长成才,消灭贫穷的代际传递。这是扶贫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市努力的方向。
 
      位于范县陈庄镇的程朱庄村,近两年靠发展万亩荷花观赏园区,知名度越来越高,可学生入园上学却跑到2公里以外的镇上。市教育局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争取到投资168万元的农村幼儿园建设项目,解决本村和周边几个村的学前儿童入园问题。中原油田教育中心主要领导每年都组织党员干部到帮扶村看望慰问,为贫困村学校、贫困学生发放办公和学习用品。另外,组织市油田六中、油田八小、油田七幼分别与清水河乡有关学校建立联谊学校,双方相互邀请参与学校的听评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优质课观摩、主题报告、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手拉手联谊等活动,使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大大提高,双方学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群众对此交口称赞。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近4.1万人次接受实用技术、创业就业等各类培训带动2.3万余名农民实现转移就业。(记者 王志浩 通讯员 韩惊涛 程丽芳)


责任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