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遭遇资金瓶颈,怎么办?今年7月份以来,市工信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稳增长、保态势”系列决策部署,搭建企业还贷“应急桥”,用好企业“助保贷”(即中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不断强化服务,有效破解了企业资金瓶颈问题。截至目前,我市已为19家企业提供助保金贷款和过桥续贷周转资金1.3亿元,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500余万元,增加产值4.5亿元,带动就业近1000人,增加税收近3000万元。
当前,我市许多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抵押物少、信用不足、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等共性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步伐。面对这一情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4月底至5月底,我市先后召开市长办公会和市政府专题会议,决定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政府风险资金和还贷应急周转资金,对中小微企业“助保贷”和过桥资金业务进行专题研究,审议通过《濮阳市中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濮阳市中小微企业过桥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市委书记何雄对“助保贷”和过桥资金两项业务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市长赵瑞东多次要求开展好这两项业务,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副市长徐慧前多次听取有关工作汇报,指导业务开展,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企业使用过桥资金问题。
市工信委专题研究企业融资工作,多次与驻濮金融机构沟通、衔接,洽谈合作事宜,完善简化申报流程,全力为企业使用助保金贷款和过桥续贷资金搞好指导和服务。在扎实做好“助保贷”和过桥资金业务的同时,市工信委不断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组织专家、中介结构对企业上市进行专题培训和业务指导,鼓励其走资本市场道路;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利用平台发布企业融资需求,引进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融资服务;引导企业使用互联网金融,主动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开展互联网金融合作,开辟企业融资新路径;帮助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专利等质押融资;引导、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集合债、集合票据等,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我市在开展“助保贷”和过桥资金业务工作中,得到了驻濮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工商银行濮阳分行积极与省行沟通、协调,简化企业上报材料,运用企业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加快贷款审批流程。目前,工商银行濮阳分行已为5家企业发放助保金贷款2130万元。建设银行濮阳分行积极向省行、总行汇报沟通,合作协议最终得到总行批复业务合作例外准入。在过桥资金业务开展过程中,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一时间与过桥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签订了合作协议,为申请企业及时办理续贷手续,监督企业及时归还过桥资金。目前,市农村信用社已为6家企业申请使用过桥资金1663万元,帮助企业度过了资金紧张危机,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王凤娟)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