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实施高效能治理”在“两高四着力”战略部署中的基础性作用。濮阳市积极响应,聚焦重点领域、创新治理模式,2019年6月至今,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共受理群众诉求152.79万件,办结率99.99%,满意率99.96%,探索出“接诉即办”“主动治理”“社会联动”等有效模式,成功架起一条有态度、有力度、有温度、有满意度的暖心线。
一、12345热线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成效
民意表达与矛盾缓冲。12345热线日均接听超1000起,其中70%为社保、证照办理等咨询问题。依托智能知识库,67.27%咨询可直接解答,成为群众获取公共服务“第一窗口”。非咨询诉求通过派单快速响应,2024年市政服务类问题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99.08%。
问题分类与分层治理。热线构建“精准分类—分级处置—协同治理”体系,简单问题热线办结,复杂问题转信访、综治处理。2025年春节,75%的诉求热线直办,25%的移交多部门协同。通过与110、12319等热线互转,实现基层治理高效联动。
数据驱动与主动治理。2022年启用智能分析系统,借数据分析锁定高频难题,推动治理从 “被动” 转向 “主动”。针对医保、供暖、停水停气等高频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定向协调解决率超 90%。同时,每月编制《群众诉求直报》,梳理苗头与共性问题,助力政府决策及高层督办。
二、12345热线运行的主要困难
结构性治理边界模糊。物业管理、违章建筑等高频诉求常因多部门权责交叉,陷入“投诉—反馈—再投诉” 循环。如昆吾路某城中村违建投诉,因边界不清、职能交叉,导致工单难交办、问题难解决。
群众诉求超出预期。个别群众诉求过高、随意投诉,导致话务员身心倦怠、基层工作陷入困境。如个别居民要求小区为其专设出入通道,家长要求学校按照其意愿开设补习班等违规诉求。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会各界对12345热线认识不够,职能不清,基本是在依赖政府单方发力,未能积极参与,形成共建共治格局。
三、濮阳市热线助力社会治理的思考
坚持 “三项机制” 压实群众诉求办理责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市人民作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加快12345政务服务热线改革”“把政务服务热线打造成解民忧、化民怨、连民心的濮阳为民服务品牌”的庄严承诺。濮阳市建立“高层督办” 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批示并专题研究;建立“现场协办” 机制,政府分管领导直接安排部署、跟踪督办、推动落实;健全“专题调办”机制,将群众诉求办理作为市政府常务会议常设议题专题研究,解决了道路坑洼、占道经营、减速带拆装、水电移交、不动产登记服务费等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24小时保障群众诉求办理服务。整合28条非紧急政务专线,确保群众“最多拨一次”,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接通率不低于99%;制订《进一步加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的意见》,明确分类处理、首接负责等全流程要求,疑难复杂问题实现“一次办到底”。
坚持“跟踪督办”实现闭环管理。深化 “12345 +督查” 机制,对工单实行周总结、月通报、季报告。通过联合督导,召开疑难工单推进会,明确责任并解决问题,对敷衍塞责工单转交督查问责,有效推动政务部门提升办理质效,增强群众满意度。
坚持“深耕智治”提升核心模块。建成“智能分派系统”“短信督办系统”和“智能回访系统”,大幅提升处置效能。“智能分派系统”运用算法分析历史工单数据,依类型、关键字智能推荐承办单位,话务员核对后直派,准确率超 96%;“短信督办系统”在工单临期、超期时,向三级责任人发送提醒;“智能回访系统”借助 AI 技术自动外呼,不满意工单由人工复核二次办理,累计完成47570次自动回访。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