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社区建设“留白”: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智慧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5-26 09:17:55   

社区建设“留白”: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智慧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赵兴正

留白,源于中国传统水墨画中“计白当黑”的美学智慧,画家不将画面填满,而是以空白赋予画面无限想象。在当代社区治理中,这一理念演化为弹性空间规划、社会参与激活与集体意识构建的复合型治理哲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社区面临功能固化、韧性不足、人文温度流失等挑战。留白作为治理工具的价值日益彰显,即在秩序中创造可能性,在控制中孕育自由。

空间留白,作为构建弹性发展的物理基础。这本质上是通过战略预留与动态调适实现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在社区建设中已升华为应对不确定性的治理工具,其理论支撑可追溯至西蒙的有限理性,即人在决策过程中受信息处理能力和认知局限的制约,不能预判所有结果的出现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为未来发展预留腾挪空间就尤为重要。深圳市华润城作为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项目在规划阶段就将首层整体架空,形成总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泛会所体系。交付后通过模块化改造,根据居民需求,逐步植入书吧、共享办公、适老化活动站等十二种功能板块,而预留的管线接口和荷载余量为后期智慧化升级提供了支持。这种设计在满足居民多样且变化的需求同时,也使得该社区二手房溢价率明显的高于同地段的社区;南沙市西派项目在建设时墙体预埋了智能管线通道,为后续智能家居系统的接入保留技术接口。而地下车库柱网间距则按未来自动驾驶的需求设计,不仅在现阶段使充电桩改造效率大大提升,也为未来社区迭代预留了空间。开发商通过这类前瞻性预留,使项目成为住建部"好房子“标杆”。可见,社区在物理空间上的留白价值是多维的。从社会人文视角看,留白避免了高强度的功能集中和功能固化,可以更好的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生态角度看,它为社区提供了“绿色肺叶”,使社区更宜居。从经济发展视角看,保留弹性空间似乎牺牲了短期商业利益,但实际上它为社区未来增值创造了条件。反观很多社区的建设,容积率压到极致,每平方米都被规定设计,以至于后期社区更新过程中举步维艰,比如新设立的居委会没有足够的办公场所在与物业的互动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车辆停放没有足够的车位从而挤占人行通道、无地安装电瓶车充电装置导致飞线遍布等。而这共同揭示了,空间留白绝非消极空置,而是通过功能兼容、时序错配、权责让渡等系统性设计,在秩序中孕育可能性,最终构建起“战略储备—动态响应—共生进化”的弹性发展模式。

治理留白,激活居民主体性的治理密钥。作为一种基层治理理念,这种治理方式通过适度让渡行政权力,在制度框架内预留居民自主决策的空白地带,从而激发居民自主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这种治理智慧既是对传统行政包办模式的反思,也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实践探索。杭州市拱墅区武林街道面对停车难题,指导社区居委会仅提供车位测绘数据和智能管理系统,收费标准、分配规则等均由居民自主制定。通过建立“楼栋代表+专业顾问”的协商机制,居民们制定了首小时免费、业主优惠、访客限时等阶梯收费方案。管理系统上线后,不仅辖区内停车纠纷大幅减少,居民还自发组建了停车自治小组,定期优化管理规则;‌成都市双流区梨园社区针对毁绿种菜难题,则建立了“共享菜园”认领机制‌,将60亩闲置土地划分为123块编号菜地,采用摇号认领方式交由居民自治管理。该办法实施之后,曾经侵占绿地的居民转化为主动护绿的志愿者,居民自发组建微信群交流种植经验,不仅实现卫生投诉清零,还带动了厨余垃圾的减少。诸如此类的案例,其实是重构了政府与居民的权责关系,将“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党组织在此过程中扮演资源协调者与规则守护者的角色,既避免过度干预,又确保自治在法治框架内运行,最终形成政府划定跑道,居民自主奔跑局面。

文化留白,构建集体意识的基因密码。社区建设中的文化留白是通过有意识的弹性设计,为社区文化的自然生长预留呼吸的土壤,最终实现“无形之形”的共同体精神建构。山东阳信县的“文化社区+”模式通过县级文化书院、乡镇实践所、村实践站三级网络构建“文化留白”的梯度体系,在古街社区设立乡贤文化展示区时,刻意保留30%的自主设计空间,鼓励居民以手绘墙、旧物改造等方式参与填充;平顶山市矿工路街道推出“爱心花圃”工程,发动辖区驻地单位和居民主动认领,自主设计种植方案,竞相绽放的格桑花与小雏菊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邻里社交的桥梁;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庄社区则通过“边角地共建”,居民亲手绘制星空墙绘,将废弃角落变为社区艺术馆,年久失修的自行车停车棚变身文化廊架,等等。当居民从文化接受者转变为生产者,社区在不觉中就会形成集体意识,便自然会生长出独特的精神地标。但需要指出的是,文化留白在内容实现上关键在于构建“文化触发点”而非提供“完整方案”。比如,在传统节日中设置自由创意时段、在文艺演出中开辟即兴表演单元、在课程培训中设计空白教案页。这种半结构式设计既能保证文化品质基线,又为个性化表达提供出口,形成“专业引导+草根创新”的生长路径。同时,要避免急功近利的量化考核,尊重“文化蛰伏期”,对慢孵化建立容忍度,接受非预期成果的出现,包容文化形态的自然更替。

从水墨画的“以空纳实”到社区治理的“弹性生长”,留白智慧的本质是在控制与释放之间寻求平衡,虽不惊天动地,却积极有为。从深层看,这是一种发展价值观的转变,它要求社区的治理者必须“处理好当下与长远、一域与全局、有为与无为、显绩与潜绩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弹性的空间、治理的协同、文化的包容,构建起政府引导与居民主导的社区可持续发展生态,从而为人的诗意栖居与社区永续发展预留可能。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