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个机关” 悟透“四个明白” 以高质量履职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 杨理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四个机关”定位要求,为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华龙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立足“四个机关”定位,悟透党委重视什么、上级人大想干什么、人民群众期盼什么、本级人大能干成什么“四个明白”,以系统思维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基层人大工作新路径。
一、立足政治机关,明白党委重视什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人大的鲜明特征,讲政治、跟党走是人大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工作中,明白了党委重视什么,就是找到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人大工作就有了正确的思路方法。
筑牢思想根基,确保同心同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懂人大、爱人大、讲人大”。
坚持请示报告,确保同频共振。出台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实施办法,做到一切重要工作围绕党委部署要求开展、一切重要活动在党委领导下进行,常委会重点工作与党委决策、“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同频共振,确保党委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区人民共同意志。
强化担当作为,确保同力同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区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紧扣区委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双轮驱动”战略,围绕“三个一批”、城市更新、社区养老等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多篇调研报告被市人大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批转,有效推动了党委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二、立足国家权力机关,明白上级人大想干什么,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工作中,明白了上级人大想干什么,就能在工作上抢抓落地、先行先试,成为落实上级人大工作的“急先锋”“马前卒”。上级人大也在基层的实践中找到了“试验田”,看到工作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工作对接,精准把握方向。认真研究全国、全省、全市人大工作重点要点,积极对接上级人大,争取工作主动。聚焦“四高四争先”、养老助餐服务联动监督、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制造业倍增等持续发力,做到上级人大在想什么、干什么,我们就积极联动,实现真正意义的“一盘棋”和上下联动,使得工作效果叠加。
优化工作创新,提升履职质效。开展“三步法”+业务下沉清单,打造国家机关进站工作升级版,开创“产业服务+政策护航+监督问效”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双联双动一助力”荣获全省人大系统出彩工作,小小“议事亭”发展“大民主”等多项工作荣获全市人大系统出彩工作。
细化工作机制,增强监督实效。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真正反映群众需求。开展代表建议办理和民生实事项目“回头看”工作,确保代表建议“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切实提升人大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三、立足工作机关,明白人民群众期盼什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人大是党的领导下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在工作中,明白了人民群众期盼什么,就能明确监督工作的价值取向,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聚焦民生热点,推动民生改善。实行“监督+服务”模式,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和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把群众的家长里短,通过程序变成“一府一委两院”的施政重点,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顶层设计的工作方案,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通民生幸福堵点。
提升监督质效,解决民生难题。开展“人大+检察”联动监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助推解决了养老机构城市配套费减免、高龄补贴发放和省、市、区三级人大交办的6类42项问题。
完善工作机制,畅通民意渠道。高标准建设23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打造“站点问政”“板凳议事”“议事亭”等特色品牌,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感可及。组织国家机关进站听民声、解民忧,典型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打造“伞状”立法联系网,打通民意直通立法机关的“最后一公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
四、立足代表机关,明白本级人大能干成什么,激发为民履职动力活力
人大常委会是代表机关,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在工作中,明白了本级人大和人大代表能干成什么,就能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做到脑中装事、心中有责、脚下沾泥、身上有汗,让人大故事更加具体、更加深刻。
丰富履职载体,促进代表作为。结合代表履职水平,开展“双联双动一助力”“促进制造业倍增·人大在行动”等主题活动,让代表干事有舞台、工作有载体,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出彩工作项目。创新开展“人大代表进格,群众幸福满格”主题活动,将全区418名各级人大代表、293名街道居民议事会议代表沉入696个社会治理网格,推动人大代表积极进“网”入“格”,联动各方力量,为推进“五基四化”、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增添人大动力。
搭建履职平台,深化代表履职。创建“代表家事服务工作室”,通过《俊娟来普法》直播栏目,线上线下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创新成立新兴产业代表联络站、文化教育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城建领域省、市、区人大代表工作室。组织14名省、市、区人大代表,设立“豫见未来·春晖”人大代表工作室,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强化履职保障,激发履职热情。组织代表履职培训班,实现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培训全覆盖。人大代表在区委人大工作会议上谈履职,这一形式全省首创,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出台《代表履职百分制考核办法》,持续开展代表履职评议,对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进行履职量化评价,激发其履职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基层人大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委的决策,为人大工作指明政治方向和履职价值取向;上级人大的工作安排,为基层人大提供指导,上下联动,形成叠加效果;群众的所思所盼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敢于向群众和民生痛点堵点叫板,人民群众才能给我们叫好;明确自身职责和条件,跳起来摘桃子,力所能及又不好高骛远,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这“四个明白”是辩证统一的。我们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