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以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卓艳铭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4-30 07:44:3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对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基础和前提都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丰富乡村产业是现阶段乡村全面振兴的短板,更是重点任务和“突破点”。农文旅融合作为一种创新发展模式,打破传统产业界限,将农业生产、旅游消费和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将有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快速发展。

农文旅融合是乡村产业发展“新引擎”,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近年来,农业生产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不断涌现。从北京郊区许多“好吃、好玩、好住”的乡村成为市民新的周末出游目的地,到四川省都江堰倾情打造的国家农业公园,再到河南省通许县竖岗镇在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基础上,紧紧围绕“田园通许花乡文旅”主题,转向新农业、新文旅、新产业协同发展,成为激活农业生产和文化旅游繁荣发展“一池春水”的重要力量。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景广阔,不仅能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更有助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振兴的目标,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农业是基础。发展壮大特色农业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和根基,在释放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对农产品产业结构进行丰富和优化,形成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态势,以更好的品质和特色的供给完美匹配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生产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同时,特色农业本身也承载着乡风民俗、农耕技艺和农业非遗文化,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文化符号。因此,只有立足地域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农业,才能将农产品供给、生态价值和文化传承等功能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农文旅融合发展,盘活乡村文化资源是灵魂。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更是农文旅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过程中,虽有大量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但对家乡的眷恋和心底的乡愁反而更加强烈,并成为回到乡村旅游体验的强大驱动力。自幼在城市长大的市民,也愿意到乡村去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看袅袅炊烟、听鸟语虫鸣,拥抱大自然之美。乡村的吸引力正是来自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守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遗产,并赋予其新时代的朝气和蓬勃,使之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才能守住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灵魂,锻造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核心竞争力。

农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是保障。旅游服务能力和质量,是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内在属性,也是衡量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乡村旅游业普遍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规划不科学、工作人员不专业等影响旅游公共服务效能的弊端。因此,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游客营造舒心、安心、放心的出游环境,必须严抓服务质量不动摇。一要科学编制区域内旅游专项规划和旅游规划专章,优化乡村旅游发展布局,由点到面,形成规模效应;二要优化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积极搭建乡村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三要遴选一批在推动乡村旅游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带头人,培养一批在乡村规划策划、业态设计、产品开发等方面创新创意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供给。

农文旅融合绝非农业、文化和旅游三者的机械拼凑,而是一项深度交融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农业生产的兴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繁荣,也离不开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的优化。这就要求各项政策协同发力,社会各方共同支持参与。广袤乡村是一个无比广阔、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当越来越多资源要素汇聚于此,当越来越多人才扎根于此,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画卷将更加壮美。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