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双轮领航善担当 勇立潮头谱新篇
华龙区委书记 丁国梁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4-09 07:12:39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1月21日,省委书记刘宁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提出,聚焦“四高四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这一战略部署,是省委对河南发展的精准谋划与破题之钥。华龙区迅速响应,全面贯彻“四高四争先”要求和省委书记刘宁莅濮调研精神,干字当头、奋勇争先,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双轮驱动”战略,切实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跃升,用实干实效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上台阶、开新局。

聚力产业升级,抢占发展新赛道。聚焦华龙区特色产业,认真落实“123+X”工作思路,把握发展趋势,明确产业重点,壮大产业实力,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主导产业聚链强基。紧盯9条重点产业链,在深化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未来产业脱虚向实上齐头并进,抢占新产业、提升硬实力。发挥116家油气装备制造优势,通过组建联盟、抱团发展、实施“三化改造”等,把特种车辆和管道服务“双航母”打造得更大更强。抓好用好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政策机遇和人工智能发展窗口,引培并重形成一批龙头,真正把膜电极、氢燃料电池、氢燃料商用车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对标五星级创建标准,完善要素保障,坚决确保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年内实现晋位升级。深挖杂技文化资源,盘活杂技博物馆、大集古镇,提升野生动物园、神木博物馆、登星牡丹园等资源,发展文创研学、采摘民宿等衍生产业,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破堵清障。实行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推行“交地即开工”审批改革。强化专班机制,发挥县级领导分包、周调度等机制作用,深入一线解决项目难题,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开展“不作为”专项整治,重点纠治推诿扯皮、服务滞后等顽疾,倒逼责任单位主动靠前服务。企业服务赋能增效。主动开展企业“大走访”,收集企业反映问题,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强化服务保障,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及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等优质企业培育,零距离服务企业,全力推进涉企扶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用“尺度、速度、温度、力度”打造一流服务环境。

攻坚城市更新,焕发主城区新活力。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战略部署,紧扣“一带、两路、三圈层、四重点”工作布局,统筹推进政策资金争取、立体开发实施、闲置资源盘活,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以更大力度加强老旧区域改造。系统推进片区及老旧小区改造,积极争取棚改专项资金支持,把谋划实施的43个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因地制宜、尊重民愿,让老旧小区焕发生机、温暖民心。以更实举措提升城市品质。严格落实市、区两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聚焦住房质量、社区绿化、交通治堵等民生痛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强化地下管网改造和道路微循环畅通。抢抓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机遇,构建系统化城市更新政策落实机制,确保居住环境改善成果可感可及。以更强担当深化油地融合。强化“油地一家亲”意识,旗帜鲜明地打出油地融合的鲜明特色,建立更加务实、更加顺畅的协调服务机制,持续彰显互利共赢的成效。聚焦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社会事业、民生服务等领域,加大重点项目、重大事项谋划实施的力度,通过推进产业共育、社会共治、资源共享、要事共商,合力打造休戚与共、和谐共赢新型油地关系样板。以更高标准打造城市东大门。聚焦绿城路S209至王庄桥核心区域,统筹实施基础设施完善、特色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整治三大行动。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高标准推进城乡接合部综合治理,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带,切实提升城市门户形象和群众获得感。

深化改革创新,点燃驱动新引擎。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破解难题、赢得未来的关键一招。坚持问题导向,用好改革创新利器,全面激活发展潜力。突出重点抓改革。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重点围绕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财税体制改革等事项,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聚焦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养老、集团化办学、基层治理、智慧政务等领域,推动实施一批“小切口、大民生”的微改革,改出成效、改出亮点,再打造一批有温度、可复制、能推广的“华龙经验”“华龙模式”。引育人才抓创新。坚持将创新作为发展的逻辑起点,置于现代化建设核心位置。主动对接省市科技创新体系,落实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集群。推动重点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把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示范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吸引留住青年人才作为发展之本,不断加强人才的引、育、留、用,使广大青年创业有平台、创新有支持、就业有保障、生活有温度、发展有预期,真正以“友好之城”待“有为青年”。围绕产业抓招商。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瞄准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梳理延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与目标客户,力争再引进一批“块茎壮硕、藤蔓延伸”的优质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提升。推行“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新模式,以城市发展场景为要素,建立涵盖城市更新、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场景数据库,通过场景吸引、资本运作、基金支持助推项目落地,催生新质生产力。

提质基层治理,构建和谐新样板。基层不牢,地动山摇。立足主城区实际,进一步强优势创特色,攻弱项补短板,合力打造基层治理品牌。聚焦社区治理提标。推进综治平台建设,实行座席制24小时响应群众诉求,完善无物管小区“党组织+党员+楼栋长+志愿者”联动机制,分类施策、系统治理,通过居民议事会收集意见、科技赋能“一网共治”等,提升服务效能。发挥涉油乡镇(街道)优势,高标准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着力建设油地融合社区管理新样板;将老旧小区、无物管小区改造、片区改造一体发力,创新治理模式,在主城区核心区域打造一批全市标杆、全省典范。激活社区经济动能。盘活社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引入社区服务项目。深挖油田移交社区及中心城区闲置资源,探索“小而美”特色业态,重点发展社区养老、托幼服务、电商产业等,实现便民服务与创收增收双赢。深化网格治理创新。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学划分网格,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问题处置、反馈评价机制,大力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真正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事在格上见、人在格中办”。同时,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社区工作者、“三官两员一顾问”作用,完善网格员待遇保障和激励机制,建强基层治理主力军。

统筹民生安全,筑牢幸福硬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努力使民生改善更得民心、发展成果更惠民生。一方面,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把民生实事作为“书记工程”,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落实落细、办实办好区两会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以实绩实效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同时,进一步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真正让群众看到更多变化、得到更多实惠,守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紧盯意识形态、民族宗教、家庭和谐、安全生产、燃气安全、信访稳定、治安稳定、金融诈骗8个领域,特别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宗教领域稳定;紧绷安全生产之弦,常态化排查整治各领域各行业风险隐患,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筑牢信访维稳防线,成立化解稳控专班,一事一方案、一案一专班,加大对房地产、金融、地方债务、社会治安等风险的协同处置力度,全力做好“保交楼”、非法集资、债务风险、库款保障风险等工作,及时将风险矛盾化解在基层、消弭在萌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护航现代化华龙建设。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出来的璀璨。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华龙区将锚定目标、勇挑重担,以坚如磐石的决心、久久为功的恒心、决战决胜的信心,与时间赛跑,用实干发声,唯旗是夺、奋勇争先,奋力谱写华龙区高质量发展更加绚丽篇章!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