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全市教育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书记万正峰关于教育工作的批示精神和市长朱良才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谋划落实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和2025年重点工作,以良好精神状态,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把握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基本规律和战略主攻方向,高度聚焦主责主业主线,干字当头,奋勇争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坚决扛起建设教育强市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在新阶段新征程新赛道上赢得主动、跑出质量、跑出情怀。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出台,标志着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新阶段。省委书记刘宁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出了“四高四争先”重大战略部署。2月8日,市委书记万正峰对教育工作作出批示,为教育强市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擘画了奋斗目标。全市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要深刻认识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教育强国建设新阶段,深刻认识市委、市政府立足教育强市建设新阶段擘画的蓝图目标,深刻认识教育强市建设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必须从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高度来把握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使命担当,时刻保持清醒忧患和历史主动,认清形势、领对任务,提高战略谋划能力、聚焦主责主业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高分答卷、满意答卷。
牢牢把握教育工作根本遵循、基本规律和战略主攻方向,为建设教育强市架梁立柱、谋划长远、蓄势赋能。进入新阶段新征程新赛道,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任务艰巨繁重,要在全局、长远、大势上把握战略主动,以战略主动赢得发展主动。明确四个战略主攻方向,久久为功。一是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把强力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攻方向。二是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把强力推进战略谋划引领能力提升作为主攻方向,高标准制定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和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一体化布局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三是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把强力推进优化布局和质量提升作为主攻方向。四是把握教育的生命线,把强力推进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作为主攻方向,为教育强市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高度聚焦九大重点任务,对标国标集中实施三年行动和五年规划。一是高度聚焦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二是高度聚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擦亮濮阳教育名片。三是高度聚焦名师培养和名校培育,加强资源统筹配置,提升办学水平。四是高度聚焦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质高效发展,集中力量完成濮阳工学院申建本科工作,引导各职业院校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五是高度聚焦新高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首战告捷、平稳有序。六是高度聚焦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发展,培养满足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七是高度聚焦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推进民办学校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八是高度聚焦教育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敞开大门办教育。九是高度聚焦校园安全,切实把这项“一失万无”的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同时,要扛牢巡察整改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政治责任,高质量完成任务。
实施七个专项行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教育工作千头万绪,我们从群众关切的教育“微实事”入手,聚焦“小切口”,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带动教育生态整体优化。将创新实施七个专项行动: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专项行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师松绑减负专项行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书育人;规范家庭作业专项行动,落实减负提质要求;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项行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1+1+N”学校结对提升专项行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园开放日和家长代表陪餐专项行动,实现家校共育;面向全市征集“金点子”专项行动,集思广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教育强市建设任务落地。进一步健全党对教育工作纵到底、横到边的领导体制,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强化党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压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标准,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典型带动,转变工作作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做高举旗帜者、传道授业者、问题解决者、全局贡献者、人民满意者,用我们每个人的实干奋斗、创新创造,共同绘就教育强市建设春色满园的美好画卷。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濮阳市教育局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四高四争先”为行动纲领,奋力谱写教育强市建设新篇章,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濮阳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