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充分认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董庆茹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1-29 10:03:24   

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专章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些部署和要求,体现了党中央、总书记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反映出我国创新发展在体制机制上还存在短板弱项,预示着创新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和动力。

从生产力发展规律看,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作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我们要把14亿人带入现代化的版图,必然对物质资料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起与新质生产力更加匹配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看,应对动荡变革的世界格局迫切需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来自外部的战略遏制成为我国发展最大的外部变量。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展开全政府、全要素、全领域、全联盟遏制打压,力图最大程度挤压我国创新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这场博弈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必须改革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构建起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以应对全球越来越激烈的技术竞争、人才竞争、体制竞争和文明竞争,才能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站稳脚跟。

从强国建设的目标看,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建设科技强国迫切需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历程,上一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动能已趋枯竭,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潜力也在逐渐减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们赶超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当前,高科技领域已经成为了国际竞争的主战场,为抢占科技制高点,世界主要大国在前沿科技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这场竞争,不仅是科技投入的竞争,更是体制机制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历史上落后的原因是科技落后,而科技落后的原因在于我们和几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如今,面对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构建起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创新竞争中抢占先机,更好助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从建设人才强国的要求看,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优势迫切需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创新之本,是高质量发展最持久的动力和最重要的引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是人才强国。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26%提升到2023年的60.2%,截止到2023年末,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超过了14年。在中国,2.5亿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理工科毕业生,有规模庞大的研发人员群体。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有利于人才活力的激发和人才潜能的释放,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的跨越。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