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推动“两个结合”要坚持人民至上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5-17 12:34:56   

“两个结合”即“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的重要方法论,更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1世纪持续焕发生机的催化剂。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我们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立足于人民实践,都源于人民智慧、人民探索、人民创造。因而,推动“两个结合”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总书记讲:“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而,人民至上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集聚磅礴伟力,战胜千难万险,无往而不胜,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世纪伟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百年夙愿才能真正实现。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那刻起就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代代共产党人无时无刻不践行着党的初心与使命。

人民至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

民本思想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传承主线。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前辈先贤们对民众主体地位的追求俯拾皆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种种论说共同构成了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近代以来,孙中山先生首倡“三民主义”,赋予民本思想以新的生机,共产党人接过这一接力棒,喊出自己的奋斗宗旨——为人民服务,从而化古为今,完成民本思想的世纪升华。

民心向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执政追求。问:何以得天下?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问:何以守天下?曰:“国将兴,听与民;将亡,听与神”“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正是这种内化为这个民族根基血脉的价值追求才让中华民族在最危难的时刻,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不惧牺牲,甘以一人之奉献开万民之太平,才让“得民心者得天下”成为镌刻在文化基因中的朴素追求。

人民至上是推动“两个结合”的必由之路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便是中国的具体实际。革命年代,人民群众渴望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摆脱压迫,于是我们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个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取得革命胜利。改革年代,人民群众渴求小康,摆脱贫穷,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于是我们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巨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我们富起来。新时代,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致力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结合”应运而生,它必将助力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心灵旨归与精神家园。“两个结合”不能缺失马克思主义指导,也不能缺少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浑厚滋养。从淄博烧烤的烟火气到哈尔滨的冰雪世界,从河南卫视的节日奇妙游到古都名城的一枝独秀。事实证明,真正的阳春白雪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而不是束之高阁看似文雅的瓷娃娃。真正有感染力的依旧是集聚在我们民族内心深处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力量。人民至上是我们掌握“两个结合”密钥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发挥优势,构筑理论建设高地的法宝,更是我们推动“两个结合”的必由之路。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李腾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