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全局出发,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根本目标,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辨别风险、化解危机,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广泛吸收借鉴中西方风险治理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风险治理理论与应对模型。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增强防范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和本领。
增强底线思维,牢牢把握风险治理的主动权。“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汇。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底线思维是广大党员干部开展风险治理工作必备的思维理念和实践能力。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环境,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常怀忧患之心,对于我们增强政治定力与战略定力,理性客观地研判当前形势,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因此,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要高度警惕和防范“黑天鹅”和“灰犀牛”两类突发事件。所谓“黑天鹅”事件是指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或出现的事件和问题。“黑天鹅”事件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虽然发生的概率小,但是一旦发生,危害性极大,且具有难以预测性。而“灰犀牛”事件是指虽然早有预兆,但是由于没有受到高度重视,而导致出现严重危机和不良后果的事件和问题。当前,要高度重视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走势的预期和潜在风险挑战的研判,研究外部风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科学制定应急方案,做到有备无患。同时,要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在风险治理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从查找存在于各个领域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点出发,分析轻重缓急和危险程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做到早识别、早研判、早处理。
发扬斗争精神,强化党员干部化解风险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风险治理模式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所在。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否具备较高的风险预防和应对能力就成为其能否在风险治理工作中发挥治理核心作用的关键。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要有面对严峻形势和复杂环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又要居安思危,勇于正视自己的能力短板,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升风险治理能力,增强在具体的风险治理工作中进行风险识别、事态管控和危机处理的本领。当前,一方面要发扬斗争精神,强化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的意识,加强管控,严格落实风险治理的各项工作和要求。要主动出击,勇于迎接风险挑战,敢于同各类危机矛盾作斗争,学会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来武装自己,积累风险治理经验,掌握驾驭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本领。另一方面,要掌握斗争策略,把风险治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在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过程中,要讲究斗争策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复杂多变的形势和环境中抓要害、抓关键。
完善风险体制,推进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优势正在不断显现。但同时,当前来自国内外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强,要求我们必须时时保持防范风险、化解危机的前瞻性思维,在风险治理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要完善风险防控的研判机制,根据排查中发现的风险点及其演化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的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进行充分研判。同时,健全风险研判工作中的相关制度,不断优化风险研判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为风险防控提供制度保证。二是要建立风险评估与决策机制,确保风险治理中的各项决策科学、合理、有效。要完善风险防控的协同治理体系,建立以多主体协商对话为基础的决策机制,确保风险决策方案更加全面、精准。三是要健全风险治理的责任机制,落实风险治理工作中的责任划分和监督约束工作。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林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