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如何做好网上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张香君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1-27 09:56: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做好网上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必须提升四种能力。

一要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引导社会舆论走向,要善于设置议题。好的议题,是时机、技巧、方法的综合运用,必须要在“小、巧、准”上下更大的功夫。小,就是切口要小。大主题,要选准小切口,既要胸怀天安门,更要走进百姓门。我们的宣传不能大而化之,要了解受众需求,找准网民的共鸣点,增强网上宣传的针对性、贴近性,让人民群众有感解渴。巧,就是表达要巧。想让网民看,还得让网民爱看。设置的话题再好,报道力度再大,如果受众不感兴趣,必然效果不佳。因此,铁的事实、好的道理,必须与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表达结合起来,把宣传话语与网民网语对接,找到受众共同语言,才能让该热的迅速热起来。准,就是对象要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和接受的特点,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的人。网上的传播群圈化的特点日益凸显,要求我们推出的宣传内容,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分众化,善于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做到小而美、多而精,最终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二要提升青年引领能力。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聚集地,“90后”“00后”几乎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要深入研究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所喜所乐、所迷所惑、所急所盼,紧密联系年轻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提高网上宣传的引导力、说服力和亲和力。要进一步提升内容魅力,用好年轻人网民喜闻乐见的大众式、情感式、交互式的话语体系,用微视频、动漫动画等年轻人喜爱的融媒体形式,精心打造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年轻态的产品,做到既言之有物,又颜值在线。要强化示范带动,更加注重调动年轻人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要提升智能传播能力。所有的传播,最终要抵达的终端是人心。网民在哪里,我们的传播就要延伸到哪里,网民最欢迎的传播渠道是什么,我们就要充分用好这些渠道。下一步,应该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精细传播上下功夫。要发挥不同平台的优势,多形式加工、多终端适配、多形态传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矩阵。要针对微博、客户端、视频网站等不同平台的特点,推出不同形态的宣传引导的产品,满足不同受众需求,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的影响。二是在精准传播上下工夫。以算法推荐为代表的新技术在网络传播中广泛应用,深入研究如何用好这些新技术新应用服务网上宣传引导,通过优质内容嫁接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传播的精准度,通过不期而遇的传播达到不知不觉的效果。

四要提升有效引导能力。从现实情况看,目前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性、精准性、有效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人怕担责任,怕惹火烧身,怕网上炒作,不愿发声,不敢发声。有的人反应迟钝,信息发布跟不上,“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天下”。有的人是惯性思维,把通稿往上一放了之,不管效果如何。有的是答非所问,自说自话,反而引发了次生舆情。有的人发布信息上了一大堆官话,真正需要发布的信息没有几句。有的时候,网上讨论的热火朝天,各种误读已经传播甚广,但有关部门的回应,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甚至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还有的是把舆情应对等同于删帖撤热搜,对解决线下问题,有效引导舆论重视不够,引起网上舆情更大的反弹,造成了政府形象的受损。所以,下一步,在舆论引导方面,应该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更加注重问题。要紧紧地围绕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当下发生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时效。二是更加注重分众引导。针对不同的群体,应该有不同的引导的策略。比如针对年轻人,他们的表达特点、接受习惯,我们的舆论引导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针对基层群众,我们的舆论引导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式等,要有所不同。三是更加注重互动引导。互动是网络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的引导作品,不光要让受众爱看,还要让受众参与,实现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这样的引导会更加有效,要充分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开展有针对性的互动。四是更加注重科学引导。把握好度,该造势的要造势,但不能在个别用词上大造其势,该突出的要突出,但不能渲染过头,搞成了这种排浪式的宣传,该有力度要有力度,但不能大轰大嗡,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能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为能过分渲染而“示范”,不能为刻意迎合而“失态”。

互联网是一张网,网上网下紧密相连,这就要求各个方面要共同努力,连成一张立体多维的网,在每个节点扣紧责任,在每条脉络协同共治,进一步加强网上内容建设和网上舆论引导,形成一张正能量充盈的网、一张走好群众路线的网、一张党和国家事业最大增量的网,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