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历史决议都作了明确的论述。我们要理解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首先是把握这么几个重大论断。
(一)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回答了当代中国的问题,推动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引领了民族复兴的事业,它是当代的,是中国的。说它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是因为这一思想贯穿着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五条基本的“魂脉”:一是贯穿相同的世界观方法论;二是站在相同的政治立场上,这就是马克思所确立的人民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立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三是遵循相同的思想路线,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从西方的经验,不是从经典作家的本本,这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四是具有相同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我们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提出新的理论,解决新的问题;五是坚守相同的价值理想,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持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二)这一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是有条件的,不是21世纪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都可以定位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它需要符合四个条件:一是理论策源地是世界伟大民族;二是研究对象是世界伟大样本;三是理论形态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主干形态;四是理论成果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从这四个条件来看,习近平这一思想的理论策源地是中华民族,研究对象是中国样本,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干形态,理论成果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重大理念,改变了中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冠名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三)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思想是在“两个结合”当中创立的,它赓续了我们千年的文脉,汲取了中华文明的血氧,它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此外,它也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狭义的“中国精神”,特指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思想,包容了这些精神财富,赓续了这些精神血脉,汲取了这些精神的精华。广义的“中国精神”指的是中国思想。“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个命题,来自马克思的经典命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间,“精神”与“思维”“思想”这些概念常常是通用的。所以总书记这个思想是中国思想的时代精华,汲取了全党的各个领域的精华,是我们思想界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理论飞跃是有条件的,只有是系统性、整体性、突破性的理论创新,才有可能上升到理论飞跃的高度。只有当这个时代的方位、背景、任务、矛盾、课题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提出一整套原创性的思想观点,建构面貌一新的理论体系,理论创新的空间才会彻底地打开,才有可能推动理论的飞跃。党的100多年来,我们实现了三次飞跃。毛泽东思想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第二次飞跃。进入新时代,由于方位、主题、任务、矛盾、课题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在党的建设、国家安全、军队国防、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整套原创性的思想观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的飞跃,而习近平总书记是推动这一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核心力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