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和2021年两次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一支精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熟悉宗教工作、善于做信教群众工作的党政干部队伍,让他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宗教知识,不断提升导的能力。通过深入学习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笔者认为,提升党政干部导的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树立“导”的态度,解决认识问题。有些基层干部对“导”的认识不够深刻,有的认为信教群众都是一些老头老太太,“出不了大事”,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工作是多管闲事,“放”的思想比较明显;有的认为宗教工作是个麻烦工作,就应该彻底解决,一个场所不留,“收”的思想比较强烈。这些都是错误的。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导”的重大意义,在全社会形成“导”的氛围,使广大干部科学理性认识宗教,正确对待宗教工作,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导”的思想和方法。
建立“导”的队伍,解决水平问题。目前,县乡宗教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不适应宗教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宗教工作干部队伍还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理解不深、掌握不透,对宗教经典、教义教规不熟悉等问题,造成在工作中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不上话,说不到一起,做思想工作冷场。因此,要加强县区宗教部门建设,设置宗教专业素质能力任职条件,适当提高宗教专业干部待遇,加快形成高素质、专业化的宗教工作党政干部队伍;加强教育培训,使宗教工作干部既懂党的宗教政策,又熟悉教义教规;采取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实战演练,提升“导”的实效。
探索“导”的载体,解决内容问题。一是思想政治引导,就是要在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二是政策法律引导,就是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信教群众在政策和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三是行政管理引导,就是政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引导信教群众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四是服务社会引导,就是发挥宗教教义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五是参与经济建设引导,就是引导信教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发挥作用,服务人民,多做贡献。
创新“导”的方法,解决路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要明确责任,加强宣传,夯实基层基础。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要使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和礼仪制度的同时,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用中华文化诠释经典教义,在信仰表达和宗教生活中更加符合中国传统。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断强化法治思维,贯彻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注重解决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必须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压实“导”的责任,解决动力问题。宗教工作“导”的效果不好,往往是责任不明、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因此,必须层层传导压力,把责任传导到基层,激发宗教工作党政干部内生动力。要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明确党委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民族宗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责任,厘清职责界限,强化分工合作。同时,建立一套自上而下、与自身所承担职能相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考核评估,督促成员单位担当作为。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贺蕊玲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