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理论• 学习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处理好三对关系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作者:吴壬芳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0-11 07:24:49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直接关系到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濮阳实践指明努力方向、注入磅礴动力。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要顺应发展趋势,破解突出问题,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城乡发展规律,辩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处理好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城乡区域结构的深刻调整作为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伴随的阶段,是释放巨大需求、创造巨大供给的过程,也是关系到社会利益再分配的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保障的社会治理过程,涉及多元主体、多重内容、多方利益,既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也需要市场的驱动。要尊重城乡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与市场的关系,同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公共服务支持,以推动城乡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并进,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质量。更好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在制度环境营造、发展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社会治理提升、空间规划管制、区域协商协调等方面的职能,确保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中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而又能有效补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的“无形之手”引导各类城镇化相关的人口、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自由流动,通过市场机制激发活力和创新。

二是处理好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系。县一级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乡村是除县城外县域的主体构成,从乡村振兴角度看,县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县域经济,把县城建设成为发展生产、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发挥县城在县域的领头羊作用,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引领助力乡村振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完善县域资源整合机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并举,强化城乡资源统筹,充分发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作用,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资源双向流动,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一体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打造融合互促和互惠互利的城乡生态,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

三是处理好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城镇化发展、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也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拆旧建新,通过移植城市特征来完成对乡村社会的改造不仅行不通,还会产生诸多遗留问题。在城乡一体化思路下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必须注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重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要充分尊重和发扬传统文化,传承乡土文明,善待乡村文化,既保留农民土地财产,又保护农村文化根基。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乡风文明等传统特色,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技艺的传承,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与核心竞争力。要善于借助文化的力量,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发挥地方文化的优势,避免千村一面、千城一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通过建立文化博物馆、开展文化展览、发行文化出版物等各种途径,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国家发展大局高度审视城乡发展战略,树立乡村振兴人人有责、城镇发展人人有份的强烈意识,让全体公民更好地享受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城乡发展现代化迈出新的更大步伐,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