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新征程,为实现民族振兴、强国建设,迫切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以及时代需要的人才。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供了方法论。
一、以根本遵循为指导,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这实际上阐明了教育的根本属性,其本质就是为政治服务。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在任何阶段,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使命不能变。
因此,我们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遵循,深刻领悟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有效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工作之中,准确把握新时代脉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筑牢思政育人的主阵地。
二、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引领思政育人主航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通过办好思政课,真正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引领思政育人主航向。
三、以“五育并举”为抓手,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要把握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动为本的育人方向,逐步推动智育独大向“五育并举”转变,全力打造实践育人新格局,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因此,以“五育并举”为抓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才能落实“‘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更高要求和系统化部署。思政课之“大”绝不是指课堂规模的大小,而是“大”在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达到横向纵向的全覆盖。通过思政课把大道理讲活、讲生动、讲出情感,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入行,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注入活力,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