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新要求,着眼于新目标、新任务,从人民立场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阐释了广大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光荣、精益求精、创造伟大的劳动理念,深化了对劳动的地位、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严谨的科学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显著的人民性。
深刻的思想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精神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劳动创造是人类能动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习近平总书记在结合中华优秀劳动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曾引用《左传》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典故,阐释了辛勤劳动的重要性,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动表达。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些论断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精神的论述,可谓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体现,阐明了劳动的地位、价值和作用,从多方面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严谨的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精神的论述可谓是层层递进、依次提升,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在内涵方面,崇尚劳动所描述的是一种思想根基,热爱劳动所描述的是一种价值选择,辛勤劳动所描述的一种实践姿态,诚实劳动所描述的是一种道德原则。只有筑牢崇尚劳动的思想根基,才会有热爱劳动的情感趋向和价值选择,只有确定了情感趋向和价值选择,才能展现辛勤劳动的奋斗姿态,最终实现诚实劳动的道德追求。在过程方面,辛勤劳动是基本的劳动状态。辛勤劳动不仅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诚实劳动是较高的伦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创造性劳动是更高的目标追求。劳动创造是人类能动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最深刻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他激励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新伟业的开创者。
鲜明的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精神的论述立足于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仅创造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而且必将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创造新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当前,国内方面,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我国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际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伟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征程上,我们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来发展生产力,同时通过适时、适当地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化解国内矛盾。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性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共同拼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汇聚磅礴伟力。
显著的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精神的论述着眼于人民群众这一劳动主体,具有显著的人民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劳动群众,切实维护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给郑州圆方集团职工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的大厦是靠一块块砖垒起来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他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论断,着眼于人民这一主体,真正体现了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他鼓励人民通过劳动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自身价值,贡献伟大时代,彰显了显著的人民性。
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携手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