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决胜攻坚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委政策研究室)围绕“六大转变”、人工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法治建设等方面,撰写了以下理论文章,现予以刊登。
市委书记万正峰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要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以“1236”战略布局为引领,加快实现“六大转变”,奋力推动濮阳在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强化创新引领,培育转型新动能,实现资源枯竭城市向新能源城市转变。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瞄准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做大做强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推动河南省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多出成果。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打通产业链堵点卡点,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核心竞争力。坚持新能源开发应用和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联动发展,以风能、光伏、储能等为重点,推动天顺风电全产业链、中裕智慧能源光伏压延玻璃、中建科新能源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百万千瓦级平原风电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屋顶光伏发电,打造黄河流域绿色能源基地。
壮大氢能产业,抓牢发展新赛道,实现中原油城向中原氢城转变。抓好“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机遇,推动氢能“制储运用研”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中原氢城。加快实施河南国鸿、上海陕耀、上海氢通、风氢扬、上海攀业等氢燃料电池及制氢装备制造重大项目,加快加氢站、输氢管道等基础设施和氢能研究院、中原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氢储能、天然气掺氢运输、氢燃料替代、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和汽油等应用场景,打造产业协同生态圈,形成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格局。同时,加快实施氢燃料类脑智能医疗车、优必选氢能机器人等项目,推动“两能”融合发展。
做强产业集群,打造经济新引擎,实现全省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向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转变。以濮阳新型化工基地为中心、各开发区为节点,聚资源做大做强上游,延链条做精做细下游,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聚焦聚碳新材料、绿色涂料、生物降解材料、高端聚烯烃、绿色功能助剂、电子化学品六大领域,加快实施盛源科技顺酐、巴德富新材料、星汉生物丙交酯聚乳酸、迈奇化学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推动新材料产业向更多细分领域补链延链强链。依托我市较为完整的化工产业链条,紧盯新材料前沿技术研发,积极与国家、省先进研发团队对接,争取在我市进行中试并就地产业化,抢占新材料产业发展制高点。引育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企业,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
保护生态环境,厚植绿色新底蕴,实现沿黄生态发展区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转变。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推进生态廊道绿化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城区城郊绿化等四大阵地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建设黄河生态涵养发展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濮阳样板。有序实施碳达峰行动,开展清洁生产提升计划,加快化工、羽绒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CCUS技术与化工产业、氢能产业耦合发展,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推进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打造三大枢纽,推动能级新提升,实现区划边缘向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转变。统筹推进交通、物流、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要素集聚。打造交通物流枢纽,加快推进沪太高铁濮阳段、京雄商高铁台前段、阳新高速二期、濮阳国际化工物流港、盛悦冷链物流园等重大项目,推进濮东、清丰县、濮西、濮阳县、台前县等五大物流基地建设,为濮阳加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基础。打造华北能源枢纽,加快中原储气库群建设,“十四五”末库容突破150亿立方米,完善输气管网体系,巩固全国重要的天然气储配中心地位。打造北方水利枢纽,深入推进“四水同治”“五水综改”,加快推进引黄入冀补淀输水总干渠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高跨区域引水调水能力。
整合文旅资源,探索繁荣新路子,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转变。深度挖掘黄河文化、上古文化、龙文化、根亲文化、红色文化等标志文化内涵,拓展“文化旅游+”应用,构建“一核两带四片区多点”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高城、戚城、西水坡、史官等大遗址保护开发,打造“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文旅文创产业强市品牌。以极限运动、乒乓球、重竞技三大优势项目为重点,推动杂技、体育跨界融合。做好“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人游濮阳六条精品线路,开展好濮阳“八景”评选工作,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塑造核心文旅品牌。发展文旅新兴业态,引入元宇宙、全息投影等时尚元素,让游客快进、慢游、沉浸式体验消费,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水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