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是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对于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紧抓国家支持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机遇,把握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深入贯彻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有效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行业提质扩容、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光纤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数字化环境;依托闲置空间改造建设分布式数据中心提供边缘算力,满足不同行业企业数字化需求。鼓励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创新发展,聚焦场景细分、智能敏捷、安全稳定、自主可控、降低成本、绿色低碳等,构建融合开放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支持产业深度数字化。
加强企业数智赋能。推动生产制造智能化,继续推动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打造更多智能工厂(车间),实现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支持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营销服务、办公管理等各业务环节数字化互联互通,摆脱“信息孤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市级“5G+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多种工业协议兼容适配接入,构建模块化、可扩展、开放式的云操作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撑中小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协同制造和云制造。
加强行业链式协同。围绕氢能、聚碳新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重点产业链,依托各产业联盟、区中园,发挥盟会长单位、链主企业主导作用,协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构建行业间企业数字化协同生态,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推动数据连接流通,支撑供应链匹配协同订单、物流、安全等业务场景,不断优化产业链配置、增强供应链韧性,助力全产业链大中小企业共同提质降本增效,切实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从项目审批、技术指导、金融服务等方面,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广泛应用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促进形成产业数字化的良性循环。建立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库,对入库企业提供诊断咨询、案例考察、专题培训、技术实训、方案推介等服务。总结宣传中原大化、濮耐、华乐科技等不同类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开展现场诊断式学习培训,营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浓厚氛围。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产品服务,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拓宽中小企业转型融资渠道。健全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消除企业后顾之忧。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