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紧围绕“1236”战略布局,以“六大转变”促进“六大转型”,铆足干劲,加快资源枯竭城市向新能源城市转变。
在新领域引进创新人才。根据能源资源禀赋,有计划地引入光电、风电、氢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渐扩大这些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使用比例,这是应对我市资源枯竭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市在光能、风能、氢能等领域均有所发展,相关产业链条也正在有序完善。如何稳定地输出、储存和利用这些新能源,并将之产业化、市场化,需要相关科技的研发、人才的运用和政策的制定。新能源效能的发挥,需要有关产业链的完善、高质量发展和高科技人才的支撑。引进先进人才,特别是引进高科技领域创新人才,是目前加快向新能源城市转变的简捷有效方式。先进人才引进应包括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型学者、技术型专家或者团队。政府利用科技论坛,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召开科技研讨会,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了解高科技领域,包括新能源方面的前沿动态。
深化科技领域评价改革。一是完善人才机制。人才的引进在于使用。如何发挥人才的积极性,需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经济上给予充足保证是引进人才和发挥人才积极性的前提条件,这一方面各单位都有相关方案和实施标准。真心爱才、精心用才,在精神和使用上给予足够尊重,这是完善人才机制,也是发挥人才积极性的重要法宝。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是发挥人才作用的必要客观条件,如实验平台、科学文献等。二是营造创新氛围。重视和鼓励创新,好的氛围能够带动创新意愿和行为。对于有创意的想法应给予鼓励、尊重和信任,这可能成为创新者积极创新的精神动力。为创新提供资源。好的想法需要一定基础来实现,而为了更便于实现好的想法必然需要一定资源的支持。为创新提供资源,让人们便于接触创新,让创新者便于创新。宽容失败,这有利于消除创新者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的顾虑。宣传创新行为,给予创新行为宣传、表彰,有利于创新者再次创新,也有利于鼓励大众创新。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是强化基础教育。要加快向新能源城市转变,短期内需要引进紧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长远来看,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各领域人才,一方面,要求我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则需要结合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优势学科联合培养,满足需求。在教育内容方面,党的二十大特别强调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教育,重视基础研究,完成科技原始积累,突出原创。二是协调产教融合。科研人员能够解决新技术、新材料有和无的问题,甚至发现新领域新赛道。而解决新技术、新材料运用的问题,则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加强职业教育,做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部分之一。不断把知识、技术转化成商品,促进知识技术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才能创造实际价值,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教育、科技、人才这一基础性和先导性建设,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市向新能源城市快速转变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