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这既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题中之意,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踏上第二个百年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农村发展的路径,也不能依赖我国过去农业农村发展的模式,必须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发挥中央统揽全局、全面领导的优势,充分发挥五级书记的头雁作用,省级负起总责、统筹协调,市、县、乡扛实责任、做好谋划,尤其是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村(社区)立足本职、抓好落实,发挥好各级党政一把手的挂帅带领作用,充分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方向不偏,走出一条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之路。
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员干部的努力和付出。如今,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保障粮食安全都离不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开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完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国不可能一帆风顺,既会有突然出现的拦路虎,也会有数不清的绊脚石。这就对新时代涉农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广大涉农干部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既要政治过硬,能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又要本领高强,能够适应新形势变化,领导农业强国的建设行稳致远。
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要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素质优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农业强国建设,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引领方向,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开拓创新。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培养本土人才,既要抓住村党组织书记这一农村发展的领路人,保证发展方向不偏,又要抓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产业带头人,保证发展势头不减,还要抓住广大农民素质提升,保证发展力量充沛。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引进外部人才,通过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既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又要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其能创业,把多层次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农村这一广阔的大舞台,有效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人才瓶颈。
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要健全村级组织体系。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领导“三农”工作,归根到底要通过坚强的党组织来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就要求我们从多方入手,既要抓好队伍建设,又要完善工作机制;既要选好书记,配优班子,又要创新方法,提升组织力,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党员干部吸纳到班子中来,让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的党员大胆作为,切实增强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农村群众吸引到党组织周围,为农业强国建设夯实根基。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