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峥嵘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说这里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赴延安,究竟宣示了什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不久,首次提出“三个务必”即“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开启新征程之际,为何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三个务必”的时代价值是什么,我们如何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呢?
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1949年“进京赶考”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党在历史转折点提供了正确指引,而今“三个务必”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加强作风建设、弘扬光荣传统的鲜明立场。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始终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好走实新时代群众路线。“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作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打响了一场改天换地的“战斗”,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被列为延安整风的学习文件,“窑洞对”体现出党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忧患意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始终锤炼的意志品格,在应对风险挑战中,以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善作善成的斗争本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共产党宣言》全文有32处用到“斗争”一词,充满了斗争精神。“三个务必”是“两个务必”的传承与升华,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的宝贵历史经验。
“三个务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屡见不鲜,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路上,牢记“三个务必”,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以应对风险挑战,这或许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赴延安宣示的寓意,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那么“三个务必”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哪些古诗句能传神地表达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路遥而不坠其志,行远而不改初衷”的初心,不忘初心,就不会迷失方向,牢记使命,就会有强大的奋斗动力。“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恒心,谦虚谨慎,常怀如临深渊之心,未雨绸缪,常怀忧患意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困难时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滚石上山的魄力,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
牢记“三个务必”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人人都有出彩机会,奋斗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以出彩之我、奋斗之我,投身于复兴伟业中,牢记“三个务必”,汲取前进力量,迸发蓬勃生机活力,在复杂形势中,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重托,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精彩答卷。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守“初心”,砥砺“恒心”,坚定“决心”,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张香君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