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合写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中就提及“人民至上”的概念。“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赞颂“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86次提到“人民”这个词,最后又用“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结尾。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三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的人民情怀诠释了“坚持人民至上”这个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由此而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饱含的深情,也足以凸显人民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所以我们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一、践行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就问老百姓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老百姓当时给了他三个答案:第一个目标,不再去要饭,能吃饱肚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行;第二个目标,就是吃高粱米、玉米面等纯粮食;第三个目标,当时是高不可攀——“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习近平总书记说,他最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老百姓饱餐一顿肉,并且能经常吃上肉。之后,无论是在哪里任职他都竭尽全力改善民生,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爱民重如千钧。在当前工作中,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疫情防控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人民“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是对“人民至上”的真情表白。正如他本人所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二、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鱼水一家亲,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到“打虎拍蝇”,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都是防止党脱离群众,使党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
三、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办事的,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要用心用情用力来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党员干部要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我们要善于从人民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做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的理念。
新闻热点